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金融安全监测预警研究/政府管制研究系列文库

中国金融安全监测预警研究/政府管制研究系列文库

  • 字数: 298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张安军
  • 商品条码: 978751615795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9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张安军编著的《中国金融安全监测预警研究》基 于后金融危机时代形势与国家经济安全的视角,对相 关问题进行探讨: 第一,对国家金融安全与区域金融安全的内涵, 金融安全监测与金融安全预警内涵进行辨析与界定, 得出金融安全是指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通过加强我 国自身金融机制体系建设,使我国具备抵御各种直接 或间接外部冲击的能力,以使我国金融体系在外部冲 击情况下,仍能够保持金融主权不受侵害,金融系统 能够继续平稳运行。 第二,对我国金融的经济风险、金融市场风险、 银行机构风险、对外债务风险现状与面临的主要风险 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同时,基于内外因相结 合,从我国金融开放过程中面临的外源性金融风险、 国内自身面临的内源性金融风险两大维度出发,对我 国国家金融安全与区域金融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 归纳总结,并为构建国家与国内区域金融安全监测与 预警模型提供现实依据。 第三,根据国内外专家指标体系研究共性与本书 的动态分析,从金融安全条件与金融安全能力两大维 度出发构建了我国国家金融安全监测指标体系,并通 过经熵值法调整的AHP法与专家调查法对各监测指标 权重与安全区间进行了测度设定。 第四,在对国家金融安全预警指标选取的内在逻 辑机理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从先导性与免疫性两 大逻辑维度出发构建了国家金融安全预警指标体系, 并通过经熵值法调整后的AHP法与专家调查法对各预 警指标的权重与警限区间进行了测度设定。 第五,基于国家经济安全视角与国家金融安全背 景,通过国家金融安全监测指标,构建了国内区域金 融安全监测指标体系;提出了国家金融安全视角下的 区域金融安全程度定量监测模型方法;将全国31个省 (市)区全部纳入研究范围,从全国排名前20%的重 要省(市)区,东、中、西部与东北地区,全国六大 战略区三大视角出发,分别从金融安全条件、金融安 全能力与金融安全度三个方面,就各地区对国家金融 安全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监测评估分析,并对造成差异 化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归纳总结。 第六,基于对西方发达国家金融风险管制的有效 经验和历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教训,运用政府管制经济 学理论,提出了国家金融安全监管的SLSS监管框架; 从我国总体金融体系,关键领域与重点区域可能出现 的金融风险出发,提出了提升我国金融安全的建议。
作者简介
张安军,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国家金融安全,国际财务管理方面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来,在《财贸经济》、《经济学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国际金融研究》等国内外主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8篇,其中CSSCI来源12篇,ISTP 1篇;曾参与国家社科基金、 及省校级项目等10余项,撰写研究报告11部。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主要概念辨析与界定 一 经济安全及相关概念辨析 二 金融安全及相关概念辨析 三 宏观、中观与微观金融安全 四 金融安全监测与预警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一 研究思路 二 技术路线 第四节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 主要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金融安全问题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金融危机理论 一 矛盾本质论 二 债务危机论 三 预期危机论 四 内外均衡冲突论 五 周期性危机论 第二节 金融安全监测预警理论与方法 一 金融风险度量理论方法 二 金融危机预警理论模型 三 金融危机预测方法 第三节 金融安全理论分析 一 金融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二 金融安全的内涵 三 金融安全的表现形式 四 金融安全监测与预警 五 金融安全监管理论框架 第三章 中国金融安全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我国金融安全现状分析 一 金融经济风险分析 二 金融市场风险分析 三 银行机构风险分析 四 对外债务风险分析 第二节 我国金融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外源性风险影响因素 二 内源性风险影响因素 第四章 国家总体金融安全监测动态分析 第一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 一 监测指标选取研究 二 监测指标权重设定研究 三 监测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第二节 国家总体金融安全监测指标体系 一 监测指标体系构建标准 二 监测指标选取依据与指标逻辑结构体系 三 监测指标警限区间确定 四 监测指标权重确定 第三节 中国金融安全度动态监测分析(1992—2011年) 一 监测方法与过程解释 二 国家金融安全常规监测动态分析 三 国家金融安全突发监测评估分析 第五章 国家总体金融安全预警动态分析 第一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 一 预警指标选取研究 二 预警模型与方法研究 第二节 国家总体金融安全预警指标体系 一 预警指标体系构建标准 二 预警指标选取依据与指标逻辑结构体系 三 预警指标警限区间确定 四 预警指标权重确定 五 警限区间与警度安全等级划分 第三节 中国金融安全警度计算与动态预警分析 一 警度计算与预警方法 二 中国金融安全警度计算与警情对比分析(1992—2011年) 三 中国金融安全预警与监测动态关联性分析 四 中国金融安全动态预警分析 第六章 国家区域金融安全监测动态分析 第一节 国家区域金融安全监测研究综述 第二节 国家金融安全监测指标区域分解 一 指标分解过程说明 二 区域金融安全测度方法解释 第三节金融安全区域的选取标准 一 全国前20%的省(市)区 二 东部、中部、西部与东北地区划分 三 六大战略区划分 第四节 中国区域金融安全监测值计算与动态分析 一 前20%的省(市)区分析 二 东部、中部、西部与东北地区分析 三 六大战略区分析 四 对研究结果的定性补充说明 第七章 国际金融风险监管经验借鉴 第一节 国际金融风险监管成功经验借鉴 一 良好的金融体制设计是根本保证 二 完善的金融监管法律法规是基本条件 三 强大的信用评级国际话语权是重要的外部支撑 四 全球配置金融资源、分散风险的国际化战略 第二节 金融危机爆发国监管失效教训 一 虚拟经济发展要以实体经济为支撑 二 坚持资本账户稳步有序开放 三 本币汇率既要相对稳定,又要有一定的弹性 四 完善金融监管法规,增强金融产品透明度 五 加强国际监管协调与合作 第八章 中国金融安全监管对策建议 第一节 总体金融安全的SLSS监管框架 一 构建新型国家金融安全监管体制 二 健全完善国家金融安全监管法律法规 三 培育民族信用评级机构 四 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第二节 关键领域金融安全监管对策 一 保持国家实体经济平稳持续发展 二 平衡金融业发展格局,分散银行风险 三 保持外汇外债总量与短期外债适度增长 四 合理引导国际资本流入,防止泡沫风险 第三节 重点区域金融安全监管对策 一 发挥东部对全国安全能力支撑带动作用 二 中西部加快经济建设以增强中长期安全能力 附录1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偏离均衡汇率程度测算过程 附录2 国家主权信用级别计算过程 附录3 国内五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安全程度计算过程 附录4 金融市场监管程度计算过程 附录5 国际热钱流入额计算过程 附录6 房价收入比计算过程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