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绿之魅--作为政治哲学的生态学

绿之魅--作为政治哲学的生态学

  • 字数: 301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叶海涛
  • 商品条码: 978750977004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3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随着生态危机幽灵的降临与肆虐,生态主义政治 哲学强势兴起,生态文明已成人类社会共识。叶海涛 编著的《绿之魅——作为政治哲学的生态学》以政治 与哲学之间的复杂张力结构关系为分析框架,梳理和 阐释了作为一种政治哲学的生态观念。生态环境的公 共物品属性、生态社会运动、绿党政治等使生态政治 学缘起与成型,生态政治学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政治舞 台上一道亮丽的绿色风景线,是为政治之“绿”;在 人类文明的历史演进中,自然的面目由巫魅到祛魅, 再到当下倡导的复魅自然观,人与自然关系模式的衍 变构筑了绿色政治的哲学基础,是为自然之“魅”; “政治的动物”尚须服从自然的规律。随着启蒙运动 以来对人类理性的反思与批判,生态主义已成为一种 全新的政治意识形态,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嘹望和观察 世界的政治新信条。政治哲学正在走向它的“荒野” 时代。
作者简介
叶海涛,1973年生,山东曹县人,哲学博士,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在站博士后。2001年毕业于东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系,获法学硕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生态主义政治哲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文化传播与国家认同。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 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等十余项,出版学术专著《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思想》(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在《江海学刊》《江苏社会科学》《学海》《东南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
目录
绪论 一 生态危机的幽灵 二 生态(学)时代的来临 三 政治和哲学理论的绿色革命 四 “政治哲学”的本义回归与当代绿化:一个分析框架 1.对“政治哲学”的惯常理解 2.政治、哲学与“政治哲学” 3.生态环境问题的“政治哲学”分析理路 第一章 政治学的生态学“转向”:绿色政治的渊薮 一 转向的起点:作为公共物品的生态环境 1.生态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 2.“经济学”与“技术化”解决方案批判 3.走进政治学的生态学 二 转向的过程:作为新社会运动的生态政治运动 1.社会运动的政治学意蕴 2.从社会运动到“新”社会运动 3.新社会运动之“新” 三 转向的终结:绿色政治诸原则的型塑 1.生态学原则 2.社会责任感 3.基层民主观 4.非暴力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绿党:生态政治的主阵地 一 绿党的“异质性”:“绿色基调” 1.“整体主义”的思维方式和“生态社会正义”观 2.决策重心的“下移”和“扁平化”的组织架构模式 3.“新公民权”与“和平政治学” 二 绿党的“匀质化”:“彩虹内阁” 1.“通往权力的道路”:从抗议组织到议会党和执政党 2.绿色政治诸原则的妥协:内阁席位与执政联盟地位的维持 3.“进”还是“退”:作为议会成员和执政联盟伙伴的绿党 三 从激进主义(哲学)到现实主义(政治) 1.哲学基础:从“深绿”退到“浅绿” 2.政治立场:由“激进”转向“温和” 3.政策主张:让“理想”照进“现实” 4.与传统政党的关系:从“彻底割裂”到“基本同流”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自然”的图景与布景 一 “巫魅”的古代自然 1.“自然图腾” 2.“万物有灵” 3.“有机自然” 二 “祛魅”的近现代自然 1.科学为自然“祛魅” 2.技术对自然的再“祛魅” 3.“自然之死” 三 “复魅”的后现代自然 1.“战役”和“战争” 2.“还自然之魅” 3.“盖娅之生”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人类”的出场与在场 一 “人类中心主义”的起源与散布 1.“人是万物的尺度” 2.“基督教神学模具里的铸件” 3.“我思故我在” 4.“主客二分”的思维定式 二 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诘问 1.何种意义上的诘问 2.“动物解放论”与“动物权利论” 3.“敬畏生命论”与 “生命中心论” 4.“大地伦理学”与“自然价值观” 三 “生态中心主义”的理论“困难”与辩驳 1.“主体(性)的阙如” 2.事实与价值的混淆 3.“价值”和“主体”概念的拓展 四 “生态化”的“人类中心主义” 1.“弱式”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 2.马克思的启发 3.“对抗”中的“合作”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启蒙理性的生态学反思 一 启蒙理性的“种差” 1.“理性的世纪” 2.从“演绎”的理想到“分析”的现实 3.“分析”精神的社会政治蔓延 二 启蒙理性的自负 1.“自然的拐杖” 2.“人为自然立法” 3.“自然的控制” 三 启蒙理性的救赎 1.“启蒙与神话的共谋” 2.作为工具理性典范的经济理性 3.属于价值理性的生态理性 四 另一场启蒙:生态启蒙 1.价值的失落和性灵的扭曲 2.自然的革命与人性的解放 3.“自然人”的重塑与生态启蒙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生态主义:一种新的政治意识形态 一 生态主义政治哲学的意识形态特征 二 生态主义和自由主义 三 生态主义和保守主义 四 生态主义和社会主义 本章小结 结语:走向“荒野”的政治哲学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