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络欺凌治理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

网络欺凌治理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

  • 字数: 226
  • 出版社: 浙江大学
  • 作者: 王哲平|责编:李海燕
  • 商品条码: 978730823256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2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网络欺凌作为一个新的全球性社会问题,因其 所导致的恶性事件频频出现而引起各国学界和教育 界广泛关注。本著旨在探究网络欺凌与传统欺凌有 何区别?网络欺凌的内在形成机理是什么?网络欺 凌治理的效度与限度是什么?如何实现网络欺凌的 “柔性治理”与“刚性治理”的无缝对接?二者的 耦合机制是什么?网络欺凌治理的国际经验有何启 示和借鉴意义?我国如何充分发挥网络空间“共同 责任治理”的功能,构筑更加有效的预防和治理体 系等具体而又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
作者简介
王哲平,1962年8月生,浙江临海人。复旦大学文艺学博士、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浙江大学传播学博士后,美国南加州大学安纳伯格传播学院访问学者。 现任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副院长,浙江省重点学科“新闻传播学”学科负责人、新闻传播学硕士点负责人、影视传播与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学科组专家,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十二五”学科组专家,浙江省传播学会副会长,国际美学学会会员。 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著作多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等若干,科研成果获全国性和省级以上奖励多次。
目录
绪论 一、问题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三、基本内容 四、展开思路 五、研究方法 六、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第一章 网络欺凌的界定及其核心议题 一、网络欺凌的概念界定 (一)何为“网络欺凌”? (二)如何甄别网络欺凌与传统欺凌? (三)如何辨析网络欺凌与网络暴力? (四)网络欺凌的方式与类型 二、网络欺凌的基本特征 (一)身份隐匿性 (二)操作便捷性 (三)主观故意性 (四)关系相近性 (五)行为反复性 (六)力量非均衡性 (七)危害泛在性 (八)传播广泛性 三、网络欺凌治理的核心议题 (一)如何界定网络欺凌的内涵与外延? (二)网络欺凌的生成和影响机制是什么? (三)不同国家网络欺凌治理经验的通约性在哪里? (四)如何实现我国网络欺凌的“共同责任治理”? 第二章 网络欺凌的危害管窥及成因分析 一、有关网络欺凌行为认知态度的问卷调查 (一)问卷分发情况 (二)调查数据解析 (三)发现与印证 二、网络欺凌的危害管窥 (一)对被欺凌者的伤害 (二)对欺凌者的伤害 三、网络欺凌成因分析 (一)线上行为的自我效能衰减 (二)匿名环境的心理极化 (三)日常生活的“零度状态” (四)家庭关系的联结弱化 (五)特定同伴的压力传导 (六)角色游戏的扮演误读 第三章 网络欺凌治理的国际经验 一、美国:完备法律规制 (一)美国网络欺凌现象概述 (二)美国网络欺凌治理的法律规制 (三)美国网络欺凌治理经验的启示 二、英国:健全信息服务 (一)英国网络欺凌现象概述 (二)英国网络欺凌治理的信息服务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