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现代儿童诗歌的审美流变

中国现代儿童诗歌的审美流变

  • 字数: 300
  • 出版社: 文化艺术
  • 作者: 张国龙//江雪|总主编:刘勇//李怡//李浴洋
  • 商品条码: 978750397454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32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儿童诗歌作为现代白话 诗之一种,包含“儿歌”和“ 儿童诗”两种品类。其多以 童年思维的颠覆性,创生出 别具一格的诗意。秉持真、 善、美、趣,彰显童年经验 的审美品格。此种童年审美 旨趣,源自五四时期“人的 发现”——尤其是儿童主体 生命价值的发现,并构成了 或隐或显的童心审美价值。 然而,随着时局的变动和文 学观念的变迁,现代儿童诗 歌不断偏离五四时期形成的 童心审美传统,演变为追求 道德教育的实用性、传递时 代精神的工具性、苦难呼号 中的怨悱与讽刺之气等多种 审美取向。此外,探索歌唱 的审美艺术形式、追求现实 之美的艺术技巧和赞赏关真 童心的浪漫风格等,亦构成 了中国现代儿童诗歌审美流 变的多元景观。
作者简介
张国龙,生于1972年,四川人,文学博士,中国作协会员。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儿童文学和中国当代散文研究。出版有论著《成长小说概论》《审美视阔中的成长书写》,散文集《荒草与阳光》《麻雀为邻》《背包为家》,长篇小说《梧桐街上的梅子》《许愿树巷的叶子》《银杏路上的白果》《老林深处的铁桥》《红丘陵上的李花》《离开是为了回来》《水边的夏天》《风中的少年》《星光与月光》《甜酸的季节》《头长反毛的小丫》等20余部。主持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春文学”与青少年亚文化研究》等,已发表论文80余篇。主编有散文集《真情》等数十部。曾获中国图书奖、冰心图书奖等,曾被评为中国最受读者喜爱的十大儿童文学作家。
目录
绪论 儿童诗歌为何?何为? 第一节 儿童诗歌的审美尺度 第二节 儿童诗歌类型辨正 一、儿歌 二、儿童诗 第三节 儿童诗歌的审美特征思辨 一、颠覆性:童年思维的审美创造 二、真、善、美、趣:儿童诗歌的审美底色限的最国“理儿 三、童心观照下的陌生化表达 第一章 “儿童本位”对儿童诗歌审美观念的冲击 第一节 “儿童本位”与儿童诗歌的现代生成 一、“儿童本位”论与“儿童本位”审美观 二、“拟儿歌”:作为一种新诗可能性的现代儿童诗歌 三、儿童接受:儿童诗歌文体的共识 第二节 基于“儿童本位”的内宇宙探索与童心浪漫风格 一、“儿童本位”观下童趣的真情与想象 二、“儿童本位”观下自然物趣的奇妙体验 三、乐观浪漫的童心崇拜风格 第二章 “儿童本位”观偏移与儿童诗歌多元旨趣的交织 第一节 童心表现的两极化:清新的审美旨趣与庸俗化的趋势 一、表现物趣,活泼而快乐 二、“伪童心”与低级趣味 第二节 教育旨归与儿童诗审美的实用价值倾向 第三节 儿童诗歌的革命话语与求真、写实的精神追求 一、爱国奋进与苦难表现中的求真、写实 二、昂扬的革命斗争精神和蓬勃生长的力量 三、“红色儿歌”的通俗明快 第四节 儿童诗歌注重“唱”的形式之美 一、注重“唱”的形式与儿童诗歌文体互涉 二、儿童诗歌中“唱”的游戏愉悦感 三、歌唱中的记忆、力量与儿童诗歌的民间转向 第三章 “救亡”中的“现实之美”与童心想象 第一节 抗日之声与儿童的社会生活 一、控诉和反抗,在战争创伤中构建民族意识 二、儿童在抗日救亡的公共生活中发挥能动性 三、儿童的未来生长性与公共生活的新气象交织,构成前进的节奏 四、强烈的政治热情蕴藉于生活之中,情绪单纯,爱憎分明 第二节 现实之美:儿童叙事诗的审美追求 一、“现实之美”的表现 二、追求“现实之美”的根源 第三节 别具一格的童心想象 一、童心与美的世界:战时郭风的童话诗创作 二、从蒲风到郭风:一条隐匿的童心想象线索 三、传统的延续与新感觉的捕捉 第四章 余论:新与旧之间——转折时期的现实之声 第一节 歌颂新生活:憧憬与热切的希望 第二节 苦难现实中的讥讽与怨愤 一、弃儿之歌:流浪儿童的控诉 二、儿童讽刺诗歌:讥诮与不平之气 第三节 转折时期童心审美的延续与新变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