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精益智能制造:解码顶层构架设计

精益智能制造:解码顶层构架设计

  • 字数: 383
  • 出版社: 机械工业
  • 作者: 欧阳生
  • 商品条码: 978711173777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7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当前中国制造业的宏观和微观环境,以及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核心问题,就实际问题提出中国制造业的应对策略;将中国制造业的应对策略提炼成精益智能制造理论,并进行深入阐述,然后再结合实际的精益智能制造成功案例,告诉读者改如何做;介绍中国制造业该如何克服智能制造升级转型的困难“智能制造顶层构架设计“,并首次提出智能制造顶层构架设计的完整方法论
作者简介
欧阳生 毕业于武汉大学,精益智能制造理论创始人、三次元创新理论创始人之一;灵满咨询创始人兼首席顾问、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制造首席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外聘教师。曾服务于博世、江森自控和富士康,长期专注于精益管理、智能制造和企业管理的实践、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在博世工作期间,将精益管理和工业4.0相结合,帮助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升级转型”,后将此经验总结为“精益智能制造”理论。曾为航天科工、中国邮政、中国煤科、江淮汽车、日本铃木、美国亚新科、无锡亚太、深圳凯中、江苏大艺等数百家中外知名企业提供过精益管理、智能制造、企业管理方面的咨询、培训和项目落地服务。深入了解中外制造业的特点,能够依据企业实际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整体解决方案,实现降本增效、升级转型的目标。
目录
目 录  前言 第1章 社会竞争力的来源 1 1.1 认知革命 1 1.2 农业革命 3 1.3 科学革命 4 1.4 四次工业革命 4 1.5 第四次工业革命主要代表国家的战略选择 5 1.6 变与不变 13 1.7 工业社会的核心竞争力 20 第2章 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 21 2.1 国家竞争力分析 21 2.2 中国制造业宏观层面的挑战 24 2.3 中国制造业微观层面的挑战 26 第3章 中国制造业的应对策略 33 3.1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33 3.2 智能制造的内涵:降本增效 35 3.3 降本增效的路径:精益管理 39 3.4 智能制造的外延:升级转型 64 3.5 升级转型的路径:精益智能制造理论 76 3.6 精益智能制造评价指标体系 97 第4章 精益化 100 4.1 精益战略 101 4.2 精益人才 110 4.3 精益价值创造体系 115 4.4 精益文化 145 第5章 创新化 151 5.1 三次元创新理论 151 5.2 产品创新 154 5.3 制造创新 158 5.4 商业模式创新 170 5.5 人人都是创新高手 173 5.6 企业创新DNA 178 第6章 自动化 185 6.1 点层级自动化 186 6.2 线层级自动化 190 6.3 面层级自动化 193 6.4 网层级自动化 200 第7章 数字化 202 7.1 数据生产 203 7.2 数据传输 205 7.3 数据存储 209 7.4 数据分析 216 7.5 数据应用 218 7.6 数字化工厂 220 第8章 智能化 225 8.1 CPS 226 8.2 智能硬件 230 8.3 智能软件 233 8.4 智能系统 235 8.5 智能服务 236 8.6 智能化工厂 239 第9章 互联化 241 9.1 互联化核心技术 244 9.2 互联化网络安全 247 9.3 互联化实实协同 251 9.4 互联化实虚协同 254 9.5 互联化实践 255 第10章 精益智能制造实例分析 259 10.1 全面推进 260 10.2 事与愿违 263 10.3 深刻反省 265 10.4 重新规划 267 10.5 强身健体 269 10.6 顺序过渡 272 10.7 全面智造 275 10.8 模式创新 277 第11章 智能制造顶层构架设计“2347”方法论 278 11.1 两大原则 281 11.2 三个阶段 282 11.3 四大方向 287 11.4 七大步骤 290 第12章 精益智能制造实施建议与未来展望 303 12.1 精益智能制造的实施路径 304 12.2 精益智能制造在制造业企业的四大驱动力和37个落地点 307 12.3 精益智能制造创造的新业务机会 310 12.4 精益智能制造服务商需要具备的能力 313 12.5 精益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315 12.6 精益智能制造未来展望 316 参考文献  31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