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的法律保障与预防性救济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的法律保障与预防性救济

  • 字数: 260
  •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
  • 作者: 史一舒|编者:张世君|总主编:喻中
  • 商品条码: 978757641170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27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的产生与发展是我国环境立 法精细化的重要体现。我国 环境立法经历了起步于速度 优先,向着质量完善、符合 科学规律的正确轨道发展的 过程。在今天,我们讨论如 何处理环境保护立法质量和 速度的矛盾关系时,速度已 不再具有绝对的优先性,质 量获得了更高的关注,而立 法质量的重要目标则是精细 化。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环境 法制建设提出了更高程度的 精细化与专业化要求。在绿 色发展、污染防治、生态系 统保护、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改革等方面,应当实事求是 地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 改革,不要超越承受能力盲 目地搞“一刀切”。环境法制 精细化,是生态环境法律制 度完善、改革与创新的重要 手段,也是推动生态环境领 域多元共治、协同治理的根 本要求。同时,基于环境问 题本身的科学不确定性和因 果关系的复杂性,环境法制 精细化应从具体制度设计、 多元主体互动、多重利益分 配等方面构建具体法律实施 路径。本书即是以国家生态 保护红线这样一个具体制度 为切入,实现环境法的预防 性、精细化与民主化。
目录
导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风险社会下传统环境规制的失灵 (二)选题意义:国家生态空间保护的预防性保护与多元共治 二、文献综述 (一)国家生态保护红线基础理论文献 (二)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特殊性研究文献 (三)国家生态保护红线域外研究文献 (四)国家生态保护红线预防性法律保障制度研究现状 三、基本思路与主要内容 四、研究方法 第一编 “红线”的基础理论 第1章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的基本理论 一、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的内涵与特征 (一)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的内涵 (二)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的特征 二、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的历史溯源 (一)“统治型”红线 (二)“管理型”红线 (三)“多元共治型”红线 三、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的规范依据 (一)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保护红线的关系 (二)自然保护地体系与生态保护红线的关系 (三)地方规范性文件对红线“落地”的主导作用 四、禁限权力是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的应然功能 (一)我国环境规制改革“合作规制”路径分析 (二)国家生态保护红线本质是对环境规划权的事前控制 (三)生态保护红线“约束权力者”基本内容 五、本章小结 第2章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的理论基础 一、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学基础 (一)系统生态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二)国家生态保护红线对系统生态学理论的适用 (三)基于系统生态学的生态安全价值 二、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的哲学基础 (一)沟通行动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二)国家生态保护红线对沟通行动理论的适用 (三)基于沟通行动理论的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方法 三、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的法学基础 (一)环境权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二)国家生态保护红线对环境权理论的适用 (三)国家环保预防义务与公民环境权的对接 四、本章小结 第二编 “红线”预防性救济的域内外现状 第3章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预防性救济的实施困局与成因 一、国家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实施现状:以北京市为例 (一)北京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情况 (二)北京市生态保护红线实施现状 二、国家生态保护红线实施困局 (一)红线划定与实施标准的缺失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