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文学外译批评研究

中国文学外译批评研究

  • 字数: 281
  • 出版社: 南京大学
  • 作者: 刘云虹|总主编:许钧
  • 商品条码: 978730526499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8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9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关注现实,对当下 具有重要意义的中国文学 外译实践展开批评性研究 。针对中国文学外译所面 临的困惑与挑战,在整体 把握中国文学外译评价的 基础上,本书聚焦中国文 学外译语境中的翻译定位 、翻译方法、译本接受与 审美批评等核心问题,深 入剖析中国古典文学、现 当代文学对外译介与传播 的代表性案例,力求构建 翻译历史观、翻译价值观 与翻译伦理观,深刻认识 中国文学外译的本质特征 与价值目标,全面观照整 个文学译介的动态过程。 通过将实践批评与理论 探讨相结合,将个案分析 与总体思考相结合,本书 旨在为探索中国文学外译 的途径、模式与方法提供 理论参照,推进具有系统 性、前瞻性的中译外研究 ,同时积极拓展翻译批评 的理论视野,进一步深化 翻译批评研究。
作者简介
刘云虹,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翻译家,译有《塔吉尼亚的小马》、《我最美好的.回忆》、《批评与临床》、《知识分子与法兰西激情》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中国文学外译评价的几个基本问题 第一节 中国文学主动外译的必要性问题 第二节 中国文学外译的方法问题 第三节 中国文学外译的接受问题 第二章 中国文学外译与翻译历史观 第一节 中国文学外译的困惑与挑战 第二节 功利性翻译与文学译介的阶段性 第三节 翻译历史观之下的中国文学外译 第三章 翻译定位与中国文学外译语境下翻译价值的把握 第一节 翻译定位:本质把握与历史观照 第二节 翻译的精神性与翻译价值观 第三节 在中外文化双向交流中彰显翻译价值 第四章 中国文学外译中的异质性问题 第一节 作为翻译缘起的“异”及其基本属性 第二节 尊重差异:中国文学外译的伦理守望 第五章 中国文学外译批评的审美维度 第一节 中国文学外译审美批评的必要性 第二节 主体的审美批评意识 第三节 中国文学外译审美批评的若干要点 第六章 文学翻译的生成性与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外译接受 第一节 文学翻译的生成性 第二节 从节译到全译:文学接受的阶段性 第三节 “变形”与“新生”:文学接受的时代性 第四节 “异”的考验:文学接受的发展性 第七章 译研互动与翻译主体的探索——雷威安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译介 第一节 以全译本揭示作品真实面貌 第二节 翻译与研究的深刻互动 第三节 在“不可能”中拓展翻译的可能性 第八章 中国文学外译的方法——葛浩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译介 第一节 莫言获奖与葛浩文的翻译 第二节 葛浩文翻译方法与文学译介 第三节 文学译介的复杂性与不平衡性 第四节 从独特经验到普遍意义 第九章 翻译主体的选择与坚守——杜特莱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译介 第一节 相遇、发现与选择 第二节 翻译伦理的坚守 第十章 文学外译与中国作家的新生命——以莫言为例 第一节 莫言作品的异域生命空间 第二节 阐释参照与莫言作品的经典化 第三节 原作生命丰富性的拓展 第十一章 文学翻译批评事件与翻译理论建构 第一节 “问题性”与翻译理论建构的驱动力 第二节 “转捩中的事件”与翻译理论深化的契机 第三节 如何构建翻译批评事件? 结语 附录 走进翻译家的精神世界——关于加强翻译家研究的对谈 中西翻译批评研究的共通与互补——以许钧和安托万?贝尔曼为例 主要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