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从管理走向治理(高职院校学习型班级建设研究)

从管理走向治理(高职院校学习型班级建设研究)

  • 字数: 305
  • 出版社: 浙江大学
  • 作者: 王增芬|责编:吕倩岚
  • 商品条码: 978730824219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5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以学习型理 论为理解、分析和探索的 框架,以高职院校的学习 型班级建设为研究对象, 以反思—构建为基本方法 ,综合运用调查访谈、归 纳演绎、反思建构和跨学 科研究等具体方法,考察 了学习型班级建设的理论 基础、诠释了高职院校学 习型班级理论的意蕴,分 析了高职院校学习型班级 建设的必要性、动因和条 件,重点分析了高职院校 学习型班级建设面临的困 境,探索了构建高职院校 学习型班级建设体系的基 本思路。
目录
绪论 一、写作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目标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高职院校学习型班级建设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学习型社会理论 一、学习型社会的内涵特征 二、我国学习型社会的提出 三、终身教育与传统教育、学校教育的关系 第二节 学习型组织理论 一、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基础 二、学习型组织理论与学习型班级建设的相融性 三、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与学习型班级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学习型理论对高职院校学习型班级建设的启示 一、学习型社会理论的启示 二、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启示 第二章 高职院校学习型班级建设的意蕴 第一节 高职教育的内涵与特色 一、高职教育的内涵 二、高职教育的特色 第二节 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一、思想比较活跃,但自信心不足 二、动手能力较强,但自我定位模糊 三、渴望被社会认同,但集体观念较淡薄 四、有求知欲望,但学习力不足 五、就业有市场,但“软技能”不足 第三节 高职院校学习型班级的内涵 一、学习型班级及相关概念界定 二、几个相关概念的区别 第四节 高职院校学习型班级建设的主体 一、学校——学习型班级建设的主导者 二、社会——学习型班级建设的支持者 三、家庭——学习型班级建设的参与者 第三章 高职院校学习型班级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 第一节 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一、学习型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三、个体社会化的需要 第二节 回归高职教育发展性本质的需要 一、摆脱高职院校办学中的功利主义倾向 二、坚持人的整体和可持续发展 三、实现高职院校的科学发展 第三节 扬弃工业社会科层制班级建设模式的需要 一、传统班级管理理论是适应工业经济发展的产物 二、当前班级建设模式是经济社会转型的产物 三、学习型班级治理模式是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 第四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的需要 一、学习型班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二、学习型班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三、学习型班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