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媒介的欺骗性:后图灵时代的人工智能和社会生活

媒介的欺骗性:后图灵时代的人工智能和社会生活

  • 字数: 204
  • 出版社: 复旦大学
  • 作者: (意)西蒙尼·纳塔莱|责编:刘畅|总主编:唐海江|译者:汪让
  • 商品条码: 978730916910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6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人工智能往往被形容 成一种超越人类、如美梦 又如噩梦般的存在。它引 发了很多关于人类社会形 而上学的思考。不可否认 ,人工智能正一点点改变 我们的日常生活,但人工 智能到底是什么?它对人 类社会的重塑又是怎么发 生的? 本书通过回顾人工智 能技术的发展历史,揭露 了人类关于这种技术的幻 觉和谬论。聚焦于沟通型 人工智能,作者指出它们 并不是一种真正的“智能” ,而是人类对自身的投射 。人工智能技术利用文化 偏见和现代心理学来匹配 人类对外界环境的观察和 探询,从而投射出“智能” 的假象。作者提出了“庸 俗欺骗”这个概念来揭示 人机互动的本质即欺骗, 并详细阐述了“庸俗欺骗” 的各个维度。所谓人工智 能,无非是利用投射和刻 板印象来附和社会规范罢 了。透过人工智能技术, 我们恰好可以看出人类是 多么容易受到欺骗。在各 种科技的不断兴起中,我 们人类也被逐渐改变。只 有深刻理解人类面对媒介 骗局的脆弱性,我们才能 成为更加成熟审慎的媒体 消费者。
目录
致谢 绪论 人类、机器和“庸常欺骗” 人工智能、沟通和媒介史 第一章 图灵测试:一个想法的文化生命 有会思考的机器吗? 人类的角色 沟通游戏 与图灵玩游戏 欺骗游戏 测试的意义 第二章 如何破除魔术:计算机、界面和观察者带来的问题 发展技术,制造神话 让计算机“接地气” 透明的意义,或者说如何(避免)破解魔术 第三章 ELIZA效应:约瑟夫·维森鲍姆和聊天机器人的诞生 作为人造物和叙事话语而诞生的ELIZA 计算机隐喻和思考型机器叙事 ELIZA转世 聊天机器人和人类 第四章 守护进程、狗和树的故事:通过软件理解人工智能 与石头对话:守护进程、软件的主体能动性和想象力 历史悠久的对话树(又名“为什么电子游戏不喜欢聊天机器人”) Microsoft Bob及社交界面的不幸崛起 Alexa的家谱 第五章 如何创造机器人:勒布纳奖竞赛中的编程欺骗 节目继续:进行图灵测试 编码欺骗 在勒布纳奖竞赛中给予生命:角色化、性格化与性别化 勒布纳奖和人工社会性 第六章 相信Siri:对语音助手的批判分析 一和三 语音处理——声音的软实力 俳句和命令:自然语言处理和语音助手的戏剧学 信息检索、语音助手和互联网形态 欺骗,还是不欺骗? 结语 复杂的自我 注释 参考文献 人名翻译对照表 索引 译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