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会说话的书——小亨利·路易斯·盖茨的非裔文论研究

会说话的书——小亨利·路易斯·盖茨的非裔文论研究

  • 字数: 369
  • 出版社: 四川大学
  • 作者: 何燕李|责编:于俊
  • 商品条码: 978756906268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72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为学术专著。 所谓“会说话的书”是发表于1770—1815年间的由五个奴隶叙事共同书写的一个主旨故事。黑人奴隶在被运往新大陆的途中,或者在到达新大陆之后,第一次看到白人阅读书籍,以为这些书本在跟主人说话。然而,当他们自己拿起这些书本渴望能够同它们说话时,却发现书本并不会讲话。书本的无声和沉默使他们察觉到作为奴隶的自己与奴役他们的主人的差异,而正是这种差异让他们看到了自我、自己的肤色,以及那无法洗白的脸。 书稿围绕“会说话的书”这个主线,深入地探析了盖茨文论的生成背景、旨在解决的问题、中途发生的转向、文论成型的构成路线、整套理论的贡献和局限等内容,具体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理论背景与“会说话的书”的出场;第二,“会说话的书”与第一次理论转向;第三,“会说话的书”与美国非裔文学的艺术特点;第四,“会说话的书”与“意指的猴子”的故事,第二次理论转向及美国非裔文学理论;第五,“会说话的书”与盖氏文论的双面性。 书稿整体以盖茨的非裔文学理论为研究对象,具体则以“会说话的书”为研究主线。
作者简介
四川大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非裔文学理论、苏联文艺理论、电影美学、朝战和冷战研究。已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出版中文专著三部;先后主持国家青年社科基金项目、青年社科基金项目、四川省青年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等七项课题。
目录
会说话的书——小亨利·路易斯·盖茨的非裔文论研究 目录 导论 第一节选题缘由及意义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概况 一、国外研究概况 二、国内研究概况 第三节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盖茨与形而上的黑人美学运动 第一节苏醒的“美即黑色”与“返回非洲”的脱殖思潮 一、“黑色雅典娜”:非洲黑人运动 二、“再见,哥伦布”:加勒比海黑人运动 第二节绽放的“黑色即美”与美国黑人艺术运动 一、迈向“大美国”:平等主义诗学 二、阐明“形式未知的东西”:大众黑人美学 三、统一既“黑”又“美”:形而上的黑人美学 四、抵抗种族和性别压迫:黑人女性主义运动 第三节萦绕的霸权“回音”——“先生,什么是黑人文学” 一、“主人”安置的“粉红色”身份 二、“奴隶”深陷的“灰色”空间目录 第二章源自“中途”的文化创伤: “会说话的书” 第一节神秘的灵动之物——会“说话的”书 一、同主人“说话”的《圣经》 二、与西班牙殖民者“共谋”的祈祷书 三、同黑奴“对话”的《圣经》 第二节“呼—应”的黑人言说——“会说话的书”的特性 一、俯首帖耳的沉默:不“说话”性 二、水滴石穿的契机:“说话”性 三、魂牵梦萦的救赎:宗教性 第三节移位的“粉红色”烙印 一、从“无”文学性到“无”想象性 二、被缚的菲莉丝·惠特利 第三章芒博琼博的双声编码:美国非裔文学的艺术特点 第一节文化想象的盲区:“会说话的书”的文学性 一、“白”为“黑”用的解读嬗变 二、能指的狂欢:“会说话的书”的高度“互文性” 第二节“黑人言说文本”的形式性 一、丽贝卡衔接的礼物:第二代“会说话的书” 二、珍妮仰望的上苍:“言说者的文本” 三、拉巴斯守护的伏都教秘穴:“会说话的文本” 四、西丽封冻的紫颜色:“言说者文本的重新书写” 第三节黑人文学的艺术性 一、博弈的双重祖先:“黑”“白”性 二、鲜活的文化张力:口头性与书面性 三、挖空的文学边界:文学性与批评性 第四节垂死的话语谋杀机制 一、从“黑色鹦鹉”到黑人“无”理论 二、漂洋过海的亚历山大·克拉梅尔 第四章存储在黑人语言中的异文学:美国非裔文学理论 第一节美国黑人的恶作剧精灵——意指的猴子 一、“他岸”的四两拨千斤:“意指的猴子”的故事 二、“意指行为”的定义、特性和类型 第二节非洲的赫尔墨斯——埃苏埃拉巴拉 一、棕榈树上的秘密:埃苏的阐释体系 二、埃苏的双重身份:语言学家和阐释者 第三节从猴子到埃苏的逆生长:黑人阐释体系 一、贝宁的拉巴与古巴的埃查埃勒瓜 二、形而上的表亲:意指的猴子与埃苏 三、黑人是天生的理论种族 第五章“言说那种言说”的结果:盖氏文论的双面性 第一节复活文化母体——从理论看客到理论玩家 一、拉长、放大后殖民研究空间 二、开启“她性”与“他性”的良性文学对话 三、回归“黑色”之根和敞亮黑人文学的艺术性 第二节疼痛的文化拉锯战——意指体系的裂隙 一、洗不白的黑脸:摇摆的“黑人性”和缥缈的“泛肤色文学” 二、盖不完的传统:意指模式的片面性 三、抹不掉的白色:奈保尔谬误 结语潜伏的文学DNA:盖茨非裔文学理论的走向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