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1948(天地玄黄)/百年中国文学总系

1948(天地玄黄)/百年中国文学总系

  • 字数: 212
  • 出版社: 人民文学
  • 作者: 钱理群|总主编:谢冕//孟繁华
  • 商品条码: 9787020108480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09
  • 出版年份: 2017
  • 印次: 3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这套书第一次在“百年中 国文学”的整体性框架内思 考文学的发展变化,是一 个学术群体共同完成的成 果。丛书由谢冕、孟繁华 主编,在年代选择、丛书 设想、可行性等方面也得 到了严家炎、洪子诚、钱 理群等先生的热情肯定和 支持。其中洪子诚先生、 钱理群先生还亲自参与了 撰写。 丛书以代表性的年份为 核心,通过一个人物、一 个事件、一个时段的透视 ,串联起百年中国文学的 发展历史,把握时代的整 体精神。采用的是回到历 史现场,把文学史和思想 史、社会发展史放在一起 的写法,呈现文学现象背 后的原生态历史细节。原 本晦涩的学术著作由此变 得鲜活易读,原本平面刻 板的文学史知识也由此变 得生动立体。 本书为该系列之一,收 录1948年的文学思考。
作者简介
钱理群,当代著名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l939年生。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研究。他以对20世纪中国文学和社会的深刻探索,特别是对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历史与精神的审察,对20世纪中国经验和中国道路的总结和反思,受到了海内外的高度重视。主要著作有《心灵的探寻》、《周作人论》、《周作人传》、《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合著)、《丰富的痛苦》、《大小舞台之间》、《1948:天地玄黄》、《学魂重铸》、《话说周氏兄弟》、《与鲁迅相遇》、《语文教育门外谈》、《生命的沉湖》、《我的精神自传》、《活着的理由》、《梦话录》、《我的家庭回忆录》、《二十六篇——和青年朋友谈心》等。钱先生的著作深度读者欢迎,有些是发行数十万册的畅销书,他主编的《新语文读本》发行量数百万套。钱先生还是北京大学学生评出的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名列首位),也是1980年代以来中国极具影响力、极受关注的人文学者之一。
精彩导读
一、面对转折 ——1948年1、2月 叶圣陶 1948 年1、2月 日记(摘抄) 1月8日(星期四)续选 教材,写信。午后5时,开 业务会议。报告而外,多 为闲谈。通货膨胀益甚, 物价跳涨益速,货物售出 得货币,将无从取回原货 ,因而营业不如不营业之 为愈。然开明之机构已不 为小,如何维持支撑,实 非易事。来日大难,局面 不变不成,而变亦将趋纷 乱。就一般人生活而言, 今后难堪殆将十倍于抗战 时期矣。会毕聚餐,八时 归。 10日(星期六)上午忽 传斯大林逝世,系英美电 讯社误传,至晚报出版, 始知为谣言。前数日曾传 苏联有一要人患癌病,请 瑞士某专家往诊。今忽闻 此谣,足见英美人仇苏之 深。 16日(星期五)夜7时, 读书会集会,诸人阅读高 尔基之《母亲》,讨论历 两小时。(按:这是在中 共影响下的进步期刊 的 编 辑 人 的 秘 密 聚会,除读 书外,还交 换 有关信息。 ) 23日(星期五)放工后 ,与伯祥驱车至振铎家, 观其新得之俑。一般之俑 多正立,不为动作之形相 ,此次所得九俑,皆作舞 蹈之状,其一则倚石侧立 ,衣服为粉彩,上加金饰 ,故为可贵。既而共饮, 陈冷盘三十二具,各色不 同,皆其家制。酒次谈及 二十余年之往事,欢笑满 座。振铎藏有较旧之墨, 余向索三锭,他人亦各取 数锭。辞出后,于车中闲 谈,予同谓振铎之忽趋考
目录
新版序言 怀念那个学术年代 总序一 辉煌而悲壮的历程 总序二 《百年中国文学总系》的缘起与实现 楔子 一、面对转折——1948年1、2月 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冲击波——《人民日报》 传出的信息——蒋介石的元旦训词——《文艺先锋》宣布的 官方文化政策——《大公报》和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信 仰 二、南方大出击——1948年3月 《大众文艺丛刊》与中共对文艺的领导——文学党性原则的 明确提出——“我们”文体的新特征——以“思想斗争(批 判)”为发展文艺的中心环节——三面出击:郭沫若怒“斥” 沈从文、朱光潜、萧乾代表的“反动文艺”;批判路翎、姚雪垠、 骆宾基等作家的小资产阶级创作倾向;对胡风及其朋友的批 判与警告——对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警惕与防范——以解 放区文艺为样板的“人民文艺”的大力倡导——新的美学原 则,文艺创作、批评模式在建立中——对“五四”与鲁迅的再 评价:争取文化领导权与正统地位的自觉努力 三、校园风暴——1948年4、5、6月 学生运动与校园文化——群众歌曲的革命功能——革命盛 大节日里的活报剧演出——漫画:精神原子弹——朗诵诗的 政治性、群体性与行动性——狂欢的广场文学(艺术)—— 大学教师在学潮中——自由主义教授的困境、挣扎与分 化——师生共识:为自由、民主的新中国而斗争 四、诗人的分化——1948年6、7月 40年代末的诗歌刊物与流派——前期《诗创造》的兼容并包 性——在内外压力中挣扎——新的现代主义诗歌流派的孕 育与聚集——《诗创造》的改组与《中国新诗》的创刊——40 年代末现代主义诗歌与革命现实主义诗歌的相通与对 立——“中国新诗派”诗人与“七月派”诗人的相通与分 歧——共同的命运 五、批判萧军——1948年8月I一) 萧军:永远的精神流浪汉——集权、秩序、规范与独立、反叛、 自由之间——萧军与“王实味事件”——《文化报》与《生活 报》的论战——大规模的有组织、有领导的“批判萧军反动 思想”的运动——“五四”启蒙主义话语与革命话语的争夺 战——知识分子与新政权的关系——言论自由的尺度—— 知识分子“自由职业者”身份的消失——“大批判”思维、文 体的开创——对“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出示黄牌——人们期 待中的萧军的反应 六、朱自清逝世前后——1948年8月(二) 朱自清的“背影”——晚年心境的沉重面——1928年《那里 走》的困惑,20年后再思考——对知识分子边缘位置的正视 与“悬空感”——向下层人民寻求支撑点的欲求与害怕失去 “自己”的矛盾——既“调整”又“保持”的文化(学术)选 择——沟通“五四”个性主义话语与集体主义革命话语。沟 通精英文化与平民文化——雅俗共赏、兼容并包、多元发展 的文化理想——本不合时宜,却被“大用”的“结局”——追 悼中的“学者与文入”的朱自清——朱自清“转变”问题的提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