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大众传媒文本中“年轻化”审美的生产系统研究

大众传媒文本中“年轻化”审美的生产系统研究

  • 字数: 193
  • 出版社: 九州
  • 作者: 吴亭静|责编:周红斌
  • 商品条码: 978752252056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8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9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分四个章节。第一 章深入讨论了作为文化表征 实践的“年轻化”形象生产、 圈层语言建构、“年轻化”价 值的叙事结构等问题。第二 章,从“年轻化”审美观念生 产策略的角度辩证地具体剖 析了,批判性地思考了当下 的“怀旧观”、“励志观”、“ 偶像观”。在第三章中,本 书进一步从“视觉文化消费” 、“数字媒介特性”、“多元 文化融合”等方面,尝试着 揭示“年轻化”审美生产的内 在动力机制。最后,第四章 在对审美生产/消费的主体 间性进行讨论的基础上,提 出“年轻化”审美带来的文化 区隔问题,分析了现代心理 年龄危机和焦虑等审美困境 的内在机制。
目录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概念辨析与研究对象 (一)概念辨析:理解大众传媒语境中的“年轻化”审美 (二)研究对象:界定本书中的大众传媒文本 三、理论梳理: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及其当代阐释 (一)马克思论艺术生产 (二)法兰克福学派与艺术生产批判 (三)艺术生产与大众文化消费 四、文献综述与研究思路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大众传媒文本中“年轻化”审美的生产与表征 第一节 “年轻化”形象的文本生产 一、“萌”形象的童稚化塑造症侯 (一)示“萌”:艺术作品中的萌系主角 (二)卖“萌”:综艺节目中的“明”人设 (三)以“萌”为外显特征的“年轻化”审美观念 二、“无性别”形象的泛滥趋势 (一)性别跨越:“跨性别”形象的身份重构 (二)性别消解:“无性别”形象的个性风格 第二节 “年轻化”语言的圈层建构 一、身体语言主导的文化意指系统 (一)肢体语言的僭用:青年群体的身体狂欢 (二)手指符号的征用:从青年受众到“年轻用户”的泛化 (三)面部表情的胜利:“年轻群体”的文化权力 二、日益网络化的言语表达系统 (一)共融的群体昵称:称谓再阐释后的价值判断 (二)共享的语言代码:网络语言中的审美区隔 三、具有象征功能的舞台语言系统 (一)舞台置景的静态隐喻 (二)舞台配置的动态表达 第三节 “年轻化”价值的二元叙事结构 一、二元结构的神话叙事 二、叙事深层结构里的“年轻化”审美价值 (一)案例分析:综艺节目《哈哈哈哈哈》的深层结构剖析 (二)新旧观念的矛盾移植:现代观念与保守观念的二元叙事 (三)主角配角的神话修辞:主角形象与边缘形象的二元叙事 第二章 大众传媒文术中“年轻化”市美的生产观念探究 第一节 以怀旧潮流引领的价值观生产 一、怀旧里的“新希望”:怀旧是“年轻人”的精神归属 (一)回忆叙事:被初恋点燃的情感希望 (二)慢综艺中的观念输出:理想友谊的情感慰藉 二、东方“复活”观念的兴起:怀旧是虚拟现实里的童话世界 三、IP拼贴的观念流行:怀旧是对年轻记忆的人工合成 第二节 以励志精神主导的人生观生产 一、“年轻”而自信的表达:励志精神是追求“大踏步”的个人成长 二、“年轻”而热血的认知:励志是缓解年龄焦虑的身体惩罚 三、“年轻”而自强的信念:励志是性别话语争夺的新机遇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