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锥形-有孔柱形组合管桩静压沉桩机制及承载性状研究

锥形-有孔柱形组合管桩静压沉桩机制及承载性状研究

  • 字数: 200
  • 出版社: 人民交通
  • 作者: 雷金波//郑明新//陈章富//杨岩松//邓定哲|责编:朱明周//沈型广
  • 商品条码: 978711418938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38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锥形-有孔柱形组合管桩静压沉桩机制 和承载性状问题,研究锥形-有孔柱形组合管桩静压 沉桩过程中超孔隙水压力时空消散、土体位移等沉 桩效应变化规律,揭示锥形-有孔柱形组合管桩静压 沉桩机制。在此基础上,研究锥形-有孔柱形组合管 桩承载性状,揭示了锥形-有孔柱形组合管桩桩身轴 力、桩侧摩阻力、荷载沉降等变化规律,为今后开 展锥形-有孔柱形组合管桩复合地基理论研究及其工 程应用奠定可靠基础。 本书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使用,亦可 以供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师生及相关科研人员参 考。
作者简介
雷金波(1973一),江西丰城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南昌航空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硕士点责任教授,中国力学学会会员,江西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副秘书长。长期从事深厚软土地基处理和桩基础等方面教学和科研工作。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和江西省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担任《岩土工程学报》、《岩土力学》等期刊审稿专家。2009.9—2010_8受中组部委派赴中科院武汉岩土所任“西部之光”访问学者,2015.9—2016.9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赴美国奥本大学任访问学者。主持国家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6项,参与省部级及以上课题9项,出版专著3部,参编专著1部、教材3部。发表论文60余篇,《EI》检索10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和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荣获“江西省第七届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荣获江西省技术发明二等奖、第13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江西赛区二等奖、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三等奖各1项。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锥形-有孔柱形组合管桩技术的提出 1.3 静压沉柱效应研究现状与分析 1.4 刚性桩承载性状研究现状与分析 1.5 本书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 第2章 锥形-有孔柱形组合管桩沉桩机制分析 2.1 引言 2.2 锥形管桩沉桩机制分析 2.3 有孔柱形管桩沉桩机制分析 2.4 锥形-有孔柱形组合管桩圆孔扩张问题的空间应力解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锥形有孔柱形组合管桩沉桩超孔隙水压力时空消散影响因素分析 3.1 引言 3.2 一般假定及基本公式 3.3 组合管桩超孔隙水压力时空消散与径向距离之间的关系 3.4 组合管桩超孔隙水压力时空消散与沉桩速度之间的关系 3.5 组合管桩超孔隙水压力时空消散与竖向深度之间的关系 3.6 组合管桩超孔隙水压力时空消散与开孔孔径之间的关系 3.7 工程算例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锥形-有孔柱形组合管桩静压沉桩模型试验 4.1 试验概况 4.2 静压沉桩前后土体物理力学指标变化规律分析 4.3 静压沉桩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分析 4.4 静压沉桩引起的土体位移变化规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锥形-有孔柱形组合管桩静压沉桩数值模拟 5.1 组合管桩超孔隙水压力时空消散变化规律数值模拟 5.2 组合管桩超孔隙水压力时空消散数值模拟分析 5.3 静压沉桩土体位移数值模拟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锥形-有孔柱形组合管桩承载性状模型试验 6.1 试验设计 6.2 静载荷试验 6.3 静载荷试验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锥形-有孔柱形组合管桩承载性状数值模拟研究 7.1 ABAQUS模型建立 7.2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7.3 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7.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