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1950年代中国文学生态研究——以作家书信、日记为中心

1950年代中国文学生态研究——以作家书信、日记为中心

  • 字数: 260
  •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 作者: 吴辰|责编:张淑媛//李梦溪
  • 商品条码: 978754732203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35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1950年代中国 文学生态为研究对象,在 考证大量史料的基础上, 着重对书信、日记以及作 家对于文本的修改等偏重 “个人化”的材料进行梳理 ,从作家在书信、日记中 所呈现的带有明显个体色 彩的视野出发,以整体观 察的方式重新审视1950 年代的文学生态,建立这 一时期的文学生态景观, 并进行必要的补充和纠正 ,从而研究和探讨在建国 初期特殊语境之下作为个 人的作家和作为集体的文 学之间的关系,以期对现 代中国文学史惯用的“宏 大叙事”的视野有所补充 与完善。
目录
绪论 一、综述及前人研究成果 1.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学研究综述 2.日记及书信研究综述 二、价值及意义 三、同质异构:作家书信、日记与文学的关系 1.书信、日记文体与书信、日记 2.书信、日记文体的影响及产生原因 3.书信、日记文体的内在缺陷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学生态概述 第一节 “时间开始了”语境下的欣喜和焦虑 1.时间的开始与合法性的确立 2.新生带来的焦虑 第二节 重组的文坛与历史的清理 1.重组的文坛 2.历史的清理 第二章 冲突或互动:作家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节 政治文化环境与作家精神向度 1.延续进日常生活中的战争硝烟 2.杨沫与巴金:真诚的牺牲 3.“异质”和“异构”: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胡风与沈从文 第二节 面对新的文化资源整合 1.文化资源整合的新方式 2.从相离到相合:作家们对新文化资源整合的态度 3.杂声与冷思考 第三节 新环境与作家的互动 1.市场与阶级:两种环境的基础 2.运动与创作:以中央文学研究所中的作家生活为例 3.互动的消隐:新环境于作家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生产与规约:作家创作与文学作品 第一节 转型中的文学生产制约机制 1.从“同人”到政府:文学生产制约机制的转变 2.组织下的作家创作方式 3.民族国家意识下的“双赢” 第二节 作家身份与作品生成 1.阶级与土地革命:被重新界定的作家身份 2.作家的岗位与岗位上的作家 3.创作:以新的作家身份 第三节 共和国视域下的文学权力话语 1.体验生活与文学创作 2.作家与作品的经典化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作家人际关系 第一节 作家人际关系的重新整合 1.借鉴与替代:作为文化资源的国统区作家 2.阶级立场上的人际关系整合 3.旧的摩擦和新的阐释:作家间矛盾的生成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作家家庭关系 1.解放区:传统家庭模式的瓦解 2.革命与家庭的相互促进 3.在家庭与革命之间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内外社会事件与文学生态 第一节 学习与突围: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学与国际关系 1.民间外交:突围的途径 2.苏联文学的影响 第二节 批判:以不同的角度 1.批判:以民族国家的名义 2.国家意识与自我批判 余论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