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当媒介学遇上老学

当媒介学遇上老学

  • 字数: 580
  • 出版社: 九州
  • 作者: 谢清果|责编:郝军启
  • 商品条码: 978752251642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30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媒介学视角,开创性地审思老学。努力将《 道德经》中所涉及的门、路、树、土、江、水、器、屋、 言、名、礼、乐、人、镜、依、衣、食、舟、车、玉等生 活中的媒介,借鉴德布雷的媒介学方法,探讨这些日常生 活中的媒介是如何形塑着我们的生活,勾连着我们的意义 世界,从而建构起社会、技术(媒介)、文化的媒介域, 让我们如其所以地生活与思想,从而让我们能够更真切地 理解人生、理解社会、理解自我以及他人。因此从媒介学 视角研究老学既是对老学研究的拓展,也是研究本土传播 学的重要路径,更是增强文化自信的有效路径。
作者简介
谢清果,哲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北卡大学夏洛特分校访问学者,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兼任厦门大学道学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福建省老子研究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传播学会副秘书长,福建省易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主编、《老子学刊》副主编、《道学研究》副主编等职。主要从事华夏文明与传播研究,老子传播学,宗教传播研究,话语权研究,海峡传播研究。已出版《和老子学传播》、《中国道家之精神》、《先秦两汉道家科技思想研究》《<道德经>与当代传媒文化》等专著15部,在《中国哲学史》、《哲学动态》、《国际新闻界》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等各类课题10余项,其论著连续三届荣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目录
绪论 在交流的视域中理解老子的传播智慧 第一篇 老学与媒介学的相遇 第一章 众妙之门:老子之门的媒介哲学探析 第一节 作为媒介的社会交往之“门” 第二节 塞其兑,闭其门:老子之“门”从实至虚的操作意象 第三节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之门的媒介哲学意蕴 第四节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老子之门的媒介批判意识 第二章 上善若水:《道德经》水道隐喻的镜像媒介功能分析 第一节 以水喻道:上善若水的本体隐喻 第二节 以道观水:水与道的镜像映射路径 第三节 媒介道说:老子水道隐喻对媒介哲学的本体论启示 第三章 道体器用:器物视角下对老子媒介观的探析 第一节 以器观道:老子的信息接受观 第二节 器以致用:老子对媒介技术异化的洞察 第三节 器以载道:对媒介技术尺度的再思考 第四章 不见可欲:《道德经》的宝物媒介观与当代政治实践 第一节 金玉满堂:宝物作为物质实体的媒介物 第二节 如石如玉:宝物作为隐喻的媒介物 第三节 天下神器:以人为宝的政治传播策略 第五章 以名为媒:《道德经》“名—字”的传播学探究 第一节 《道德经》的“名” 第二节 《道德经》的“字” 第三节 《道德经》“名—字”媒介功能的现实启示 第六章 以屋为媒:《道德经》之“屋”的媒介哲学诠释 第一节 作为媒介的“屋” 第二节 安其居:老子之“屋”的政治传播隐喻 第三节 空室可居,无用之用:老子之“屋”的媒介哲学含义 第四节 安居于屋,而见天道:老子之“屋”的媒介哲学进路 第七章 五色目盲:色彩情境传播论下的老子思想新探 第一节 色彩:一种诠释中华文明的媒介视角 第二节 色彩情境论:作为基础性媒介的色彩 第三节 隐喻传播:老子的色彩传播观念 第八章 翻译传播:异化翻译传播老子之“道” 第一节 典籍翻译的文明传播省思 第二节 《道德经》的译介之路 第三节 异化翻译与传播效果分析 第二篇 老子的语言传播智慧 引言研究意义与缘起 第一章 老子语言传播思想何以可能 第一节 老子语言传播思想的定位 第二节 老子语言传播难题的启示 第三节 老子对语言传播难题的启发 第二章 老子语言传播思想的产生基础 第一节 老子生活的时间与空间 第二节 史官文化与老子 第三节 《易经》与《老子》 第三章 老子语言传播思想的建构 第一节 道可道,谁在道 第二节 言有宗,宗何物 第三节 善言如何无瑕谪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