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高中记叙文写作范式(第2版)

高中记叙文写作范式(第2版)

  • 字数: 302
  • 出版社: 上海教育
  • 作者: 雷其坤
  • 商品条码: 9787572022494
  • 版次: 1
  • 页数: 343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高中记叙文写作范式(第2版)》是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十一学校高中语文课程首席教师雷其坤老师的说理文写作思维训练的探索与实践,本书是成果之一。该书稿力图通过建构科学合理的高中记叙文写作范式体系与教学流程,切实发挥高中记叙文写作的\"树人\"功能,保证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有序、高效,让学生真正成为记叙文写作活动的主体,促进学生作文与做人同步提升。书稿分为10个模块:人物个性化、事件曲折化、景物独特化、情感真诚化、趣味高雅化、意蕴深厚化、表现新奇化、谋篇精巧化、构想创意化、升格常态化。每个模块分若干写作范式,有的写作范式还分为若干子范式,如“事件曲折化”模块中“设置悬念”写作范式,分为“单一悬念”“叠加悬念”“连环悬念”“包含悬念”等4种子范式。每种范式配上典型范文,加上简要评析,供同学们写作借鉴。分格训练,有序推进,“仿”中求“化”,“仿”而后“巧”,符合写作能力提升的规律,行之有效。
作者简介
雷其坤 北京市特级教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北京市十一学校高中语文课程首席教师,“雷其坤写作教学研究室”主持人。现代教育报社智库团专家顾问,海淀区优秀种子教师工作站实践导师,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兼职教研员,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网络研修学院”讲师。 曾参与中国教育电视台“同上一堂课”节目录制工作,讲授议论文写作内容。主持的“着力‘树人’的记叙文写作课程”被评为海淀区特色课程,并成为海淀区教育科研成果转化课程。有多项研究成果分获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海淀区教育科研创新成果奖等奖项。 已出版专著八部:《中学阅读高效教学》《中学作文高效教学》《高中记叙文写作范式》《高中议论文写作范式》《初中记叙文写作范式》《高考作文分类导写》《中考作文分类导写》《作文,思维第一》,编著、主编、参编的教育教学类图书五十余种,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各类文文章两千余篇,指导学生发表习作一千余篇。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人物个性化 /001 一、刻画肖像  /002 (一)描写容貌 /003 (二)刻画眼睛 /003 (三)描绘双手 /004 (四)描写穿着 /004 二、揭示心理  /006 (一)内心冲突 /006 (二)内心独白 /007 (三)心理幻觉 /007 (四)梦中情景 /008 三、展现行为  /010 (一)不由自主的动作 /011 (二)紧要关头的行为 /011 (三)行为的发展变化 /011 四、描写语言  /013 (一)口头禅 /013 (二)反复强化 /014 (三)集群凸显 /014 五、巧妙衬托  /017 (一)正面衬托 /017 (二)反面衬托 /017 六、鲜明对比  /020 (一)纵向对比 /020 (二)横向对比 /020 七、侧面突出  /022 (一)他人反应 /022 (二)旁观视角 /023 (三)特殊物品 /023 八、反常凸显  /025 (一)不合常情而含真情 /025 (二)有违常理而有哲理 /026 第二章 事件曲折化 /029 一、合理倒叙  /030 (一)主体倒叙 /030 (二)局部倒叙 /031 二、情节逆转  /033 (一)文中逆转 /033 (二)结尾突转 /034 三、一波三折  /038 (一)一石激起千层浪 /038 (二)好事多磨有跌宕 /039 四、周而复始  /041 (一)同一与转移 /041 (二)独力与合力 /042 (三)单独与交互 /042 五、设置悬念  /045 (一)单一悬念 /045 (二)叠加悬念 /046 (三)连环悬念 /046 (四)包含悬念 /047 六、安排抑扬  /049 (一)欲抑先扬 /050 (二)欲扬先抑 /050 (三)欲抑先抑 /051 (四)欲扬先扬 /051 七、巧用误会  /054 (一)语言误解 /054 (二)行为误解 /055 (三)文化差异 /056 八、妙用巧合  /059 (一)单一巧合 /059 (二)连续巧合 /060 第三章 景物独特化 /063 一、动静合宜  /065 (一)动态描写 /065 (二)静态描写 /065 (三)动静结合 /066 二、繁简适当  /069 (一)简笔勾勒 /069 (二)繁笔细描 /069 三、感觉联动  /073 (一)同时感觉 /073 (二)先后关联 /074 四、多维突出  /076 (一)正面描写 /076 (二)衬托突出 /077 (三)侧面落笔 /078 五、同中显异  /080 六、异中见同  /083 七、借景抒情  /086 八、托物言志  /089 (一)“物”同而“志”异 /090 (二)“志”同而“物”异 /090 第四章 情感真诚化 /093 一、本色感人  /094 (一)赤子情怀 /094 (二)深情博爱 /095 二、变异传情  /098 (一)反常强化 /098 (二)善意欺骗 /100 (三)感觉幻化 /102 三、内心独白  /104 四、真情呼告  /107 (一)人类或事物 /107 (二)单个或多个 /107 五、同向强化  /109 六、多向生发  /113 七、直白抒发  /115 (一)先叙后议 /115 (二)夹叙夹议 /118 八、含蓄表达  /123 (一)文中藏情 /123 (二)言外有意 /124 第五章 趣味高雅化 /127 一、天真童趣  /128 二、生活情趣  /130 三、自嘲生趣  /132 四、幽默风趣  /134 五、褒贬妙趣  /137 (一)似褒实贬 /137 (二)似贬实褒 /137 六、言外意趣  /139 七、审美趣味  /142 八、人文情怀  /144 第六章 意蕴深厚化 /149 一、由浅入深  /150 二、以小见大  /152 三、由物及人  /154 四、揭示因果  /157 (一)由果思因 /157 (二)由因思果 /158 五、生发哲理  /160 (一)由物悟理 /161 (二)缘事析理 /162 六、叠加强化  /164 七、对比凸显  /167 (一)显示差异 /167 (二)突出优劣 /167 (三)表现变化 /168 八、古今融会  /171 第七章 表现新奇化 /177 一、变换角度  /178 (一)侧面落笔 /178 (二)对面着墨 /181 二、转换人称  /183 (一)我化为他 /183 (二)他化为我 /187 三、改变视角  /189 (一)非人类视角 /189 (二)物与人互观 /193 四、为物代言  /195 (一)单一事物 /195 (二)集群对象 /195 五、事物人化  /198 (一)拟人自述 /199 (二)拟人旁叙 /201 (三)拟人对话 /205 六、人类异化  /207 七、特殊体式  /209 (一)书信体 /210 (二)日记体 /210 (三)主持词 /212 (四)说书体 /215 (五)诗歌体 /216 (六)剧本体 /218 八、生动表达  /220 (一)词语生动 /220 (二)句式灵活 /221 (三)善用修辞 /222 (四)文句有意蕴 /226 第八章 谋篇精巧化 /229 一、时空顺序  /230 (一)时间顺序 /230 (二)空间顺序 /231 (三)时空顺序 /232 二、逻辑顺序  /234 (一)写景 /234 (二)叙事 /234 三、单一线索  /236 (一)以人物为线索 /237 (二)以事物为线索 /237 (三)以事件为线索 /238 (四)以语言为线索 /238 (五)以游踪为线索 /239 (六)以情感为线索 /239 四、复合线索  /243 (一)一实一虚 /243 (二)一主一副 /243 (三)一明一暗 /243 五、常式结构  /245 (一)泉水涌流式 /246 (二)总→分→总 /247 六、变式结构  /252 (一)先总后分 /253 (二)先分后总 /255 (三)蒙太奇式 /258 (四)分叙分承 /259 (五)双轮联动 /261 七、传神标题  /263 八、精彩首尾  /268 (一)开宗明义与卒章显志 /269 (二)开头悬疑与结尾露底 /270 (三)显明对象与抒发情怀 /270 (四)点题明义与照应显旨 /271 (五)设问启思与引用增韵 /272 (六)比喻具象与排比造势 /273 第九章 构想创意化 /277 一、故事新编  /278 (一)续写式 /278 (二)改写式 /278 (三)创写式 /279 二、新编故事  /281 三、虚幻梦境  /286 四、假想推演  /288 五、科学幻想  /291 (一)人类与世界 /291 (二)人类与类人 /292 六、神奇穿越  /295 (一)古代人穿越 /295 (二)当代人穿越 /296 (三)外星人穿越 /296 (四)文学形象穿越 /296 七、凡人神化  /298 八、神仙人化  /301 第十章 升格常态化 /303 一、精心构思  ——《绿水青山图》升格示范 /304 二、锤炼立意  ——《新》升格示范 /309 三、细节传神  ——《在线》升格示范 /313 四、生发哲理  ——《丑柑》升格示范 /319 五、聚焦凸显  ——《无花果树》升格示范 /322 六、丰厚意蕴  ——《云》升格示范 /326 七、推陈出新  ——《愚公采访记》升格示范 /330 八、大胆虚构  ——《猜》升格示范 /333 写作演练 /33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