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视域与立场:中国比较文学论集

视域与立场:中国比较文学论集

  • 字数: 749
  • 出版社: 复旦大学
  • 作者: 编者:郭西安|责编:宋启立|总主编:杨乃乔
  • 商品条码: 978730916570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675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1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如何在比较文学的教 学与研究中,与生生不息 的青年学子一道探索并践 行准确的学科意识、真切 的学术认同和严谨的实践 方法,是中国比较文学学 科建设工程中一项迫切而 艰难的议题。也是基于此 原因,2021年5月15日至 16日,我们在复旦大学中 文系举办了“《比较文学 概论》20周年纪念暨比较 文学理论研讨会”。参与 这部教材编撰的学者欣然 赴会,对这次会议给予极 大的支持。会后,我们集 结出版这部《视域与立场 :中国比较文学论集》, 是为了让过去的20年与未 来的20年于存在与时间的 逻辑中以这部“论集”的物 质文本铭刻于当下,以此 作为一个里程碑式的纪念 。更关键的意义在于,这 部《视域与立场:中国比 较文学论集》集结了一批 成熟且专业学者的文章, 其有着重要的学术参考价 值。 作为一种纪念,这部“ 论集”既不是起点更不是 终点,它标志着一个学术 群体在学术历史中持续跋 涉的足迹与历程。
目录
特稿 以比较文学的名义:一位美国学者在中国台湾与大陆之间的学术旅途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 导言一 互异与共存——对“比较文学何以可能”的重新省思 从比较诗学到世界诗学的建构 从“比较”到“超越比较”——比较文学平行研究方法论问题的再探索 关于比较文学、世界诗歌与世界文学的设问——兼论西方学界的中国代理人现象 中外文学关系研究 导言二 论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中的多重视域 列夫·托尔斯泰与中国革命 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现代浪漫文学的精神 中国戏曲与古希腊悲剧:舞台上的世界文学的可能性 论21世纪初期的中俄文学关系 旅行与文学“朝圣”——文学遗产与城市空间及国家形象的建构 21世纪20年的外国文学研究:回顾与前瞻 海外汉学与中国学研究 导言三 比较文学视角与海外汉学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史视野中的余光中散文 冈仓天心的中国之行与中国认识——以首次中国之行为中心 留学生与美国专业汉学的兴起 回到什么语文学?——汉学、比较文学与作为功能的语文学 Shanghai、毒品与帝国认知网络——带有防火墙功能的西方之中国叙事 中西诠释学比较研究 导言四 比较视域中的中国当代诠释学研究 从“诠释学”到“诠释之道”——中国诠释学研究的合法性依据与发展方向 圣人、语言与天道之关系 对魏晋时期“言尽意”与“言不尽意”悖论之溯源与解析 “据文求义”与“惟凭《圣经》”——中西经学诠释学视域下的“舍传求经”及其“义文反转” 由经权关系论经文诠释空间的敞开与边界 《孟子字义疏证》之“权”字疏证的存在论诠释学分析 浮士德与诠释学——就《真理与方法》一处翻译与洪汉鼎先生商榷并论诠释学的现象学本质及经学诠释学的指向 从文本到内心:经学诠释与作者创作心理的重构——以欧阳修《诗本义》对《关雎》篇的释义为例 比较诗学研究 导言五 回顾性的前瞻:“后理论”时代的“比较诗学” 美学何去?门罗的跨文明比较美学之路 Sharawadgi词源考 文学理论的国际政治学:作为学说和作为学科的西方文论 “科幻现实主义”命名的意蕴、选择与创新 梁宗岱的纯诗系统论 世界文学与翻译研究 导言六 世界文学与翻译的当代张力 世界诗歌、中国(文学)经验和后理论——从北岛诗歌英译的争论谈起 纳博科夫与堂吉诃德 论《学衡》诗歌译介与新人文主义 《俄狄浦斯王》对古代宗教仪式形式的利用 诗人译者与个性化反叛——论肯尼斯·雷克斯罗斯杜诗英译的翻译策略 战争创伤及其艺术再现的问题——论提姆·奥布莱恩的小说《他们背负着的东西》 真实与表意:乔伊斯的形式观 后记 从“北京会议”到“上海会议”——一比较文学的学科精神与学科观念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