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研究

  • 字数: 297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李谧|责编:梁荣琳//路红|总主编:庄文城
  • 商品条码: 978752281642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5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1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系北京高校思想政 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择优 资助计划“习近平总书记系 列重要讲话融入“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课”最终研究成 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奠基于马克思 主义理论的思想源头,立足 于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潮头 ,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物主义视域下推进了马克思 主义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进 程。本书分为十三章,从马 克思主义哲学领域、马克思 主义政治经济学领域、科学 社会主义领域的创新贡献研 究展开论述,依据中国新时 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探 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提出的诸多新论 断、新理念和新思维,推进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创新 和实践创新,充分展现马克 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革命 性、实践性、人民性、发展 性特征。
作者简介
李谧,男,陕西西安人,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访问学者,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人学、价值与文化。主持 人文社科项目等课题4项,出版专著:《民生问题的伦理学阐释》(独著)、《世界大国(地区)文化外交(法国卷)》(第—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论文曾被《新华文摘》转摘。参编教材多部。
目录
第一章 哲学素养与治国理政新思维 一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高度重视哲学素养 二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 三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四 加强与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走进新时代 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二 新时代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着力点 三 新时代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四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第三章 世界物质性原理的新跃迁 一 物质的运动与时空形式 二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三 实事求是的方法论 四 意识的能动性与发展性 第四章 事物普遍联系的新境界 一 全面协调: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伸延 二 联系的环节与逻辑 三 方法论:系统思维的建构 第五章 事物发展规律的新阐释 一 规律及其客观性 二 对立统一规律与矛盾分析方法 三 “量”与“质”的辩证运动 四 否定性思维的方法论创新 第六章 实践与认识的新开拓 一 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 二 真理的味道 三 三大真理的启示 第七章 价值与评价的新范域 一 人民群众是价值的创造主体和实现主体 二 人民群众是价值的享有主体 三 人民群众与历史人物的关系 四 价值与价值观 第八章 历史唯物主义的新视界 一 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性 二 创新思维:社会意识的能动性反映 三 唯物史观与新时代 四 思维能力何以提升 第九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关系的新拓展 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新时代发展 二 人才与生产力 三 科技与生产力 四 生态文明与生产力 第十章 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一 矛盾: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因 二 改革: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 三 创新: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第十一章 文化实力的新提升 一 文化与意识形态 二 文化的社会功能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