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永不停歇的时钟

永不停歇的时钟

  • 字数: 516
  • 出版社: 中信
  • 作者: 杰西卡·里斯金 吕天择
  • 商品条码: 9787521758252
  • 版次: 0
  • 页数: 691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0
定价:¥10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生命从何而来?它究竟有没有内在的能动性?当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变为现实,人类和机器的边界又在哪里? 现代科学的一个基础原则是,科学解释不能将意志或能动性赋予自然现象,我们不会说岩石掉落是因为要寻找地心,水蒸气上升是因为要靠近天空。自17世纪中期机械论作为现代科学的核心范式以来,整个世界被视为一台机器,禁用能动性的原则也扩展至对生命现象的解释。然而,这一原则伴随着两种相互竞争的生命模型,引发了一场持续四个世纪的争论:生命究竟是由外力驱动的被动的钟表,还是主动的、永不停歇的时钟。 本书从中世纪晚期欧洲教堂和宫廷的自动机开始,考察了这场科学争论的起源和历史。我们将会一路看到飞来飞去的机械天使、会排便的机械鸭、会“编程”写字的机械小男孩、会下棋的机器“土耳其人”,以及弗兰肯斯坦的怪物的诞生等,能工巧匠和科学家们试图从各种荒诞的人造机器中寻找生命的能动性产生于何处。同时,以被动机械论为代表的笛卡儿和以主动机械论为代表的莱布尼茨,都赢得了各自的追随者,这不仅影响了拉马克、达尔文、魏斯曼、道金斯等各时代中人,还推动了控制论、进化论、有机论、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在社会文化环境的联动下,一幅气势磅礴、方兴未艾的现代科学图景铺展开来。 被动机械论和主动机械论之间的冲突在当前科学中仍保持着一种隐秘的力量,并继续在对生命本质的探索中发挥作用。里斯金通过这段历史的回顾,证明了历史理解对于科学思考的重要性。了解现代科学的历史,不仅可以重启之前被摒弃的思考方式,还对我们认知当下、想象未来提供更多可能性。
作者简介
[美]杰西卡?里斯金(Jessica Riskin) 先后毕业于哈佛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曾任教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巴黎政治学院,现于斯坦福大学教授欧洲史和科学史。 研究方向包括早期现代科学、政治文化和科学解释史。她所著的《感性时代的科学:法国启蒙运动的感性经验主义者》( Science in the Age of Sensibility: The Sentimental Empiricists of the French Enlightenment)获得了美国历史学会的J.拉塞尔·梅杰奖。此外,还合著有《自然参与:从文艺复兴到现在的实践中的科学》(Nature Engaged: Science in Practice from the Renaissance to the Present)。 ?北京大学科学技术史博士,师从吴国盛。现任教于西北工业大学。 曾在《自然辩证法研究》杂志上发表《对机械钟技术起源问题的考察》《科学革命中的钟表隐喻》,在《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杂志上发表《论无限字审与空间几何化的关系》等文章。 参与编写吴国盛主编的大部头科技史工具书《科学技术史手册》的重要章节“技术史”。
目录
导言:赫胥黎的玩笑,或自然和科学中的能动性难题 第1 章? 花园里的机器 第2 章? 机器中的笛卡儿 第3 章? 是被动的望远镜,还是永不停歇的时钟 第4 章? 最早的人形机器 第5 章? 机器先生奇遇记 第6 章? 自组织机器的两难 第7 章? 机器间的达尔文 第8 章? 机械卵和智能卵 第9 章? 由外及内 第10 章? 历史很重要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