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空间形态演化研究(陈瑜)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空间形态演化研究(陈瑜)

  • 字数: 238
  • 出版社: 立信会计
  • 作者: 陈瑜|责编:张巧玲
  • 商品条码: 978754297236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2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专著用空间形态的思想来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 布局优化与协同机制问题,通过对现有研究在产业技术 创新的空间分布、集聚形态、跨区域协同和演化机制等 四个维度的理论研究和行业实践观察进行归纳总结,提 出了一个新的空间形态演化理论框架,并从国际、全国 、区域、产业和企业等五个层次由国际到国内,由整体 到局部逐层深入进行实证分析,找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 技术创新的空间形态演化路径和协同机制,为战略性新 兴产业空间布局优化、产业间协同发展提供有效的路径 和政策指导,促进产业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并减 少新兴产业建设中盲目投资、提高技术创新绩效。
作者简介
陈瑜,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讲师,1983年8月出生,福建福安人,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后。现从事生态创新系统、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项重要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2017年7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赴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访学1年。在《研究与发展管理》《系统管理科学》等重要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问题 1.3 相关概念界定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 研究方法与创新 2 文献综述及理论框架 2.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研究 2.2 产业空间分布的相关研究 2.3 产业集聚形态的相关研究 2.4 产业跨区域协同机制的相关研究 2.5 产业演化机制的相关研究 2.6 文献评述及理论框架的提出 3 美、德、日新兴产业的空间形态分析 3.1 引言 3.2 美、德、日新兴产业的空间分布 3.3 美、德、日新兴产业的空间集聚形态 3.4 美、德、日新兴产业的跨区域协同机制 3.5 美、德、日新兴产业空间形态对我国的启示 3.6 本章小结 4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空间形态分析 4.1 引言 4.2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分布 4.3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集聚形态 4.4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跨区域协同机制 4.5 本章小结 5 长三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空间形态分析 5.1 引言 5.2 长三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分布 5.3 长三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集聚形态 5.4 长三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跨区域协同机制 5.5 本章小结 6 电子通信产业技术创新的空间形态分析 6.1 引言 6.2 电子通信产业的空间分布 6.3 电子通信产业的空间集聚形态 6.4 电子通信产业的跨区域协同机制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光伏产业技术创新的空间形态演化机制 7.1 引言 7.2 演化博弈在产业分析中的应用 7.3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7.4 光伏产业演化路径分析 7.5 光伏产业技术创新的空间形态演化 7.6 本章小结 8 企业技术创新的空间形态演化机制 8.1 引言 8.2 研究方法及案例对象的选择 8.3 中集集团技术创新的空间形态 8.4 科大讯飞技术创新的空间形态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