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当代中国农业转型的理论与实践

当代中国农业转型的理论与实践

  • 字数: 332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罗浩轩|责编:颜林柯
  • 商品条码: 978752282302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4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1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改革开放以来 的农业转型实践,在理论上 构建了观察中国农业转型的 总体性视域,从四个维度理 解中国农业转型:一是中国 农业要素市场化转型,即从 过去对劳动、土地、资本等 生产要素的计划约束到市场 化解放的转型;二是中国农 业工业化转型,即从过去劳 动密集型的内卷化生产经营 方式,向土地密集型、资本 密集型再向技术密集型生产 方式的转型;三是中国农业 国际化转型,即从封闭半封 闭的农业产业向融入全球农 业产业链的转型;四是强调 当代中国农业转型始终是在 社会主义制度框架下进行的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 善和发展。本书尝试回答当 代中国农业转型的理论逻辑 是什么、当代中国农业转型 呈现哪些基本特征、未来中 国农业转型的前景如何、当 代中国农业转型面临怎样的 外部条件等关于中国农业转 型的重大理论问题,具有较 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罗浩轩,法学博士,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三农”问题研究。先后在《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问题》《财经问题研究》《探索》等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论文曾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人文社科权威学术文摘全文转载和论点摘编。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基本概念 第三节 主要内容 第四节 主要观点 第五节 研究方法 第六节 可能的学术创新 第一章 当代中国农业转型的研究评述 第一节 农业规模经营之争 第二节 农业资本深化之争 第三节 农业技术选择之争 第四节 农地制度变迁之争 第五节 在争论中的农业转型方向 第二章 当代中国农业转型的理论逻辑 第一节 当代中国农业转型的理论分析工具 第二节 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从农业经营规模问题说起 第三节 农业要素禀赋结构升级的理论模型 第四节 农业制度安排演进方向与政府干预的影响 第五节 农业要素禀赋结构升级和农业制度演进统一于农业工业化进程 第六节 “农业赶超战略”:中国彻底的农业要素市场改革还要等多久 第七节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农业劳动力从“内卷化”向“空心化”转换 第一节 农业劳动力“内卷化”内涵 第二节 农业劳动力“内卷化”问题的解决 第三节 矫枉过正:中国农业劳动力“空心化”问题的提出 第四节 农业劳动力由“内卷化”向“空心化”转换的原因分析以四川省为例 第五节 解决农业劳动力“空心化”难题的建议 第六节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农业土地制度从“产权残缺”向“权利束”完整变迁 第一节 中国农业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脉络 第二节 中国农业土地制度变迁的理论逻辑 第三节 中国农业土地制度变迁的绩效分析 第四节 配置效率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中发挥支柱作用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农业资本从资本稀缺向资本深化转化 第一节 资本深化的内涵 第二节 中国农业资本深化的证据 第三节 农业资本深化对农业经济的长期影响 第四节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农业经济增长从“马克思增长类型”向“库兹涅茨增长类型”转变 第一节 农业经济增长类型的转变 第二节 马克思增长类型的基本模型 第三节 中国农业部门资本有机构成是否不断提高 第四节 中国农业部门的资本报酬率是否持续下降 第五节 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迁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第六节 结论与讨论 第七章 当代中国农业转型的县域实践:以成都市X县为例 第一节 成都市X县县情及调研说明 第二节 2018年成都市X县农业转型基础状况 第三节 2018年成都市X县农业转型主要制约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