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精)/新编中国史

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精)/新编中国史

  • 字数: 410
  • 出版社: 中信
  • 作者: 李喜所//李来容|
  • 商品条码: 978750867124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572
  • 出版年份: 2017
  • 印次: 7
定价:¥9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面临了三千年未有的大变局。一方面是内外交逼,国将不国;另一方面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投身救国救民的行列。清政府在变局中被动地响应外来的刺激,终于导致了自身的灭亡。清朝的灭亡并非一如历史上的改朝换代,而是宣告持续了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从此在中国寿终正寝。尽管新的共和国风雨飘摇,但告别帝制,走向共和,已然是世界潮流,浩浩荡荡,终究无法逆转。 《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展现了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八十年间的激荡历史。洋务运动、新政、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应接不暇的变动改变着中国的面貌,并最终形成并影响了我们的近代与现代。 历史的亲历者经历着迷茫、抉择和斗争,而《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以一条足够明晰的主干来解说昨日发生了什么、历史为何发生。本书以 “古今中西之争”为线索,以“告别帝制”为支撑点,将遍布各个层面的角力一一阐明;对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如洪秀全、慈禧太后、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袁世凯等人,都有简洁而深刻的评述。本书力图依据学界的知识积累与新的研究成果,在扎实的史实骨架之上,明晰、中立地描摹了近代中国的激荡历史。 这段历史带来的影响,或许比我们已知的还要深远,时至今日依然值得我们反复咀嚼。
作者简介
李喜所,生于1946年,河北涉县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所长,兼任美国黄兴基金会研究教授、德国明斯特大学客座教授等。致力于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留学史、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研究。著有《中国近代社会与文化研究》《中国留学史论稿》《近代留学生与中外文化》等,主编《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史》。曾数次获得教学优秀奖和著作、论文奖。 李来容,生于1981年,湖北恩施人。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先后在《南开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参与导师李喜所主持的《中国留学通史》第一卷的写作,曾多次应邀出席中国近代史的国际学术会议。
目录
自序 前言 告别帝制 第一章 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一节 战争发生的背景 第二节 战争的过程 第三节 战后的社会文化动向 第二章 太平天国与旧式农民战争的结束 第一节 洪秀全与金田起事 第二节 建都南京 第三节 内政与外交 第四节 天京事变和后期抗争 第三章 “庚申之变”与清廷政局 第一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节 祺祥政变 第三节 同治政局 第四章 洋务运动与西方生产力的引进 第一节 洋务事业的启动 第二节 求强与求富 第三节 教育文化的变革 第五章 城乡变动与社会结构的更新 第一节 新兴的社会阶层 第二节 乡村社会变化 第三节 侨民与传教士 第六章 甲午战争与民族危亡 第一节 边疆危机与中法战争 第二节 中日甲午战争 第三节 战后的民族危机 第七章 维新变法与思想启蒙 第一节 维新派的兴起 第二节 维新派的活动 第三节 思想启蒙 第八章 义和团运动与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一节 义和团运动 第二节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三节 新的政治格局 第九章 推行新政与社会文化的革新 第一节 全面推行新政 第二节 文化革新 第三节 社会新动向 第十章 创建同盟会与革命风潮 第一节 同盟会及其政纲 第二节 革命风潮 第十一章 立宪运动与清廷危机 第一节 被迫推行宪政 第二节 政局动荡 第三节 风雨欲来 第十二章 武昌起义与帝制覆灭 第一节 武昌起义 第二节 创建中华民国 第三节 走向共和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