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夜间通风条件下屋顶绿化的热工性能研究

夜间通风条件下屋顶绿化的热工性能研究

  • 字数: 225
  •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
  • 作者: 蒋琳|责编:李成成
  • 商品条码: 978711228845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42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与传统保温隔热屋顶相 比,绿化屋顶最显著的优势 是植物及基质可以阻挡太阳 辐射对屋顶表面的直接照射 ,而植物的蒸腾及光合作用 ,可以消耗大部分的太阳辐 射,同时植物还可以减少屋 顶长波辐射、吸收潜热,从 而降低绿化屋顶周围的室外 温度、增加湿度、改善建筑 周围的微气候、显著降低建 筑能耗。因此,绿化屋顶可 作为建筑相关部门大力推广 的节能手段之一。 本书内容包括绿化屋顶 、夜间通风和蓄热体利用三 个方面。其中,绿化屋顶是 通过“预防得热”降低夏季室 内温度;夜间通风是利用“ 增强散热”降低室内及围护 结构温度;同时,在夜间通 风过程中又利用了围护结构 的蓄热性即“调节得热”来达 到被动节能的目的。因此, 本书采用的三种节能措施符 合目前被世界广泛接受的被 动式节能策略的思路,三管 齐下,以期实现环保、节能 、健康、舒适的绿色建筑理 念。 本书通过对夜间通风作 用下的绿化屋顶房间热环境 的单因素分析发现,对屋顶 内表面温差比率影响最大的 是屋顶构造层及土壤厚度, 其次是昼夜温差、外墙热阻 、灌溉量、换气次数、叶面 积指数,植物高度影响最小 。同时发现绿化屋顶的结构 层和土壤层在热量传递上相 互影响,须将其看作一个整 体进行进一步研究。 本书对室内热环境以及 屋顶的蓄放热的影响进行分 析后得出:为加强夜间通风 与绿化屋顶联合作用的降温 效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应尽量选择蓄热性能高的 屋面板材料和较厚的土壤。
目录
前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绿化屋顶研究综述 1.2.1 绿化屋顶概述 1.2.2 绿化屋顶理论研究综述 1.3 夜间通风研究综述 1.3.1 夜间通风概述 1.3.2 夜间通风理论研究综述 1.4 绿化屋顶与夜间通风结合的理论研究 1.5 研究目的 1.6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2 夜间通风作用下屋顶绿化的实验研究 2.1 植物的选取 2.2 实验介绍 2.2.1 实验地点及气候条件 2.2.2 实验箱介绍 2.2.3 实验工况介绍 2.2.4 实验仪器及测量参数 2.3 实验结果分析 2.3.1 2015年实验结果分析 2.3.2 2016年实验结果分析 2.3.3 相关性分析 2.3.4 叶片的太阳辐射动态遮阳系数 2.3.5 建筑围护结构及室外温度对室内热交换的影响 2.4 评价指标 2.4.1 屋顶温差比率RTDR 2.4.2 放吸热比RHR 2.5 本章小结 3 夜间通风作用下屋顶绿化的模拟研究 3.1 EnergyPlus软件简介 3.2 绿化屋顶能量平衡模型 3.3 通风能量平衡模型 3.4 EnergyPlus中绿化屋顶及夜间通风的参数设置 3.5 模型建立与参数设置 3.6 数值模型验证 3.7 影响夜间通风及绿化屋顶各设计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3.7.1 外墙的影响 3.7.2 换气次数的影响 3.7.3 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3.7.4 植物高度的影响 3.7.5 土壤厚度 3.7.6 灌溉的影响 3.7.7 结构层的影响 3.7.8 昼夜温差的影响 3.7.9 各影响因素相关性排序 3.7.10 屋顶结构层与土壤共同作用时的热环境及传热研究分析 3.8 绿化屋顶与双层架空通风屋顶的比较 3.9 本章小结 4 绿化屋顶与夜间通风联合作用的降温评估工具 4.1 评估工具原理 4.2 建筑模型 4.3 评估工具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1.1 实验研究结论 5.1.2 模拟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