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华夷互融:飞凤古城民族志

华夷互融:飞凤古城民族志

  • 字数: 370
  • 出版社: 学苑
  • 作者: 高志英|责编:战葆红
  • 商品条码: 978750776597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73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飞凤城子古村的历史 ,也是一部从“以夷变华” “以华变夷”到“华夷互变”“ 华夷互融”的历史。而且 ,城子村的“华夷互变”“ 华夷互融”,不但体现在 衣食住行等显性文化要素 方面,同时也隐含于生老 病死、婚丧嫁娶等人生礼 仪中所蕴含的宗教信仰方 面。 本书在前人的历史学 、人类学、民族学、社会 学与宗教学等研究成果与 方法、经验与成果基础上 ,开展对具有华夷族群身 份互变、文化互融的西南 实践缩影的飞凤古城村的 民族志研究,对于多学科 的“华夷互融”而融人中华 民族共同体实践的研究应 该具有推动与启发意义。
作者简介
高志英,1964年出生,纳西族,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关注藏彝走廊西南部边缘族群迁徙与流变、云南与东南亚跨界民族文化互动变迁、中国西南民族宗教文化等。先后出版《独龙族社会文化与观念变迁研究》、《藏彝走廊西部边缘民族关系与文化变迁研究》、《中国节日志·傈僳族刀杆节》等著作;拍摄《中国节日影像志·傈僳族刀杆节》;在《民族研究》、《思想战线》、《西北民族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
目录
绪论 一、从夷到彝:内涵、外延的历时性异同与其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关联 二、华夷互融: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社会变迁与中华民族整体发展历史主脉 三、历史记忆与仪式实践:民族学、人类学汉夷交融史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上篇 仪式实践中汉彝文化嵌融的昂贵土主神 一、五月十三土官山上土主庙里的“祭大山”仪式 (一)“祭大山”:飞凤古城汉彝村民共享的村落集体仪式 (二)请神归位——从彝族土司到汉彝村民共享的土主神 (三)从祭牛到祭猪:从彝族游牧生计到汉族农耕生计的祭品变化 二、五月十三:“祭大山”时间节点中的汉彝文化重合 (一)昂贵土司忌日说 (二)村民祭天求雨开秧门日说 (三)内地关老爷磨刀日说的空间位移 三、汉彝村民共享的多元信仰与仪式实践文化意涵分析 (一)汉彝自然崇拜的在地化混融 (二)彝族土主崇拜的汉彝村民共享与村落共同体建构 (三)彝族土主与汉族关公互为“陌生人一王”的西南实践 中篇 百年昂氏土司:汉彝文化交融的多重历史叙事主角 一、设治、教化与朝贡:广西府土流并治、普氏(昂氏)崛起 (一)设治 (二)教化 (三)朝贡 二、官方史志中的昂贵“肆虐不法”形象重构与其宿命隐喻 (一)昂贵“肆虐不法”及其文化土壤 (二)普氏(昂氏)衙门空间位移的内、外视角 (三)官方史志对昂贵“肆虐不法”形象的历时性重构 三、地方文化精英对昂贵的神化及其文化隐喻 (一)乌蟒在世——乱世枭雄 (二)飞刀龙马——来自俗世舅家与仙界的双重神力 (三)“四大金刚”——联通上下、内外的政治利益集团的联结与分化 (四)土司大印——明代中央王朝敕封权力由得到失的寓意 (五)昂二、昂三公主——昂氏家族的分化与汉化隐喻 下篇 六百年飞凤古城:汉彝交往交流交融的展演剧场 一、城子与城子人:汉彝建筑文化交融实践与古城村落共同体的形成 (一)从“爨夷”到汉族:古城居民的置换与汉彝文化交融 (二)从“白芍”部落聚居地、永安土司城堡到汉彝共居的飞凤古珐 (三)“三十六层迷宫”土库房:汉彝文化交融互嵌的物化象征符号 (四)飞凤古城:跨越族群文化边界的村落共同体生存空间 (五)江西街:边疆与内地经济文化一体化空间的时空位移 二、外彝内汉:飞凤古城民宅建筑文化及其主体生命史 (一)曾家大院:武功立身的曾氏家族兴衰史的见证物 (二)将军第:忠君护民的李大将军家族兴衰史的物化标识 (三)陈家大院:城子精神文化生产者陈氏家族兴衰史的物化叙事 (四)姊妹墙:城墙建筑中的女性在场与“陌生女一王”实践的铿锵物语 三、飞凤坡:神、佛、仙护佑的“风水宝地” (一)土司府:兴亦“风水”,毁亦“风水” (二)灵威寺:儒释道与民间信仰水乳交融的公共信仰空间 (三)阳宅民居:儒释道与民间信仰交融的私人信仰空间 (四)祖坟阴宅:家族土地边界区隔和风水理论的实践变通 结论与讨论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