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卓越教师培养丛书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卓越教师培养丛书

  • 字数: 534
  • 出版社: 北京师大
  • 作者: 编者:陈光裕//薛伟强|责编:李春生|总主编:梁福成//王光明//贾国锋
  • 商品条码: 978730328731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74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依据新课程改革及 教师资格认定考纲的要求, 尝试建构适应未来中学历史 教师专业发展的学科知识与 能力体系。其中,前三个模 块侧重于历史学科知识,依 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2017年版2020年修订) 》的内容体系,结合最新的 部编版必修及选择性必修教 材,简明扼要地介绍了高中 历史学科的主要知识内容, 意在为考生提供一个既相对 专业系统又容易上手把握的 知识框架。后三个模块依次 为高中历史课程理论与史学 理论、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与 教学方法、高中历史学业评 价与教学评价,侧重于历史 教学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 践结合,尽量选用最新案例 ,意在提升考生对高中历史 学科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的 应用能力。
目录
模块一 中外历史纲要知识(中国历史) 第一章 中国古代史知识 一、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三、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四、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二章 中国近代史知识 一、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二、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三、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五、人民解放战争 第三章 中国现代史知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的过渡 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三、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模块二 中外历史纲要知识(世界历史) 第四章 世界古代史知识 一、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二、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五章 世界近代史知识 一、走向整体的世界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三、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四、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第六章 世界现代史知识 一、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战后国际秩序 二、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三、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模块三 中外历史专题知识(高中选择性必修) 第七章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一、政治体制 二、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三、法律与教化 四、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五、货币与赋税制度 六、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第八章 经济与社会生活 一、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二、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三、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四、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五、交通与社会变迁 六、医疗与公共卫生 第九章 文化交流与传播 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三、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四、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五、欧洲文化 六、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八、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九、战争与文化碰撞 十、文化传承和文化遗产 十一、信息技术及其社会价值 模块四 高中历史课程理论与史学理论 第十章 高中历史课程性质与课程理念 一、历史学的特点与功能 二、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作用 三、高中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 第十一章 高中历史课程目标与课程结构 第一节 高中历史课程目标 一、唯物史观 二、时空观念 三、史料实证 四、历史解释 五、家国情怀 第二节 高中历史课程结构 一、设计依据 二、历史课程的类型 三、历史课程的关联 四、学分与选课 第十二章 高中历史课程内容、学业质量与教学策略 第一节 课程内容 一、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 二、选择性必修课程 三、选修课程 第二节 学业质量 一、学业质量内涵理解 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第三节 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二、有效整合教学内容 三、有效设计和实施教学 四、有效实施教学评价 第十三章 高中历史教科书及其使用 一、部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概述 二、树立科学的教科书观 三、高中历史教科书的使用 第十四章 历史学理论与方法 一、本体论下的史学常识——唯物史观理论 二、方法论下的史学理论常识 三、认识论下的史学理论观点 模块五 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 第十五章 高中历史教学学情分析 第一节 学情分析的价值与内涵 一、学情分析的价值 二、学情分析的内涵 第二节 学情分析的维度与内容 一、学情分析的维度 二、学情分析的内容 第三节 学情分析的策略与方法 一、学情分析的策略 二、学情分析的方法 第四节 学情分析中的常见问题 一、学情分析的显性缺失 二、学情分析的隐性缺失 三、方法单一,分析片面 第十六章 高中历史教学目标设计与编制 一、教学目标概述 二、确定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 三、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编制与表述要求 四、历史教学目标制定的操作要领 第十七章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与媒体选择 一、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及其优化组合 二、高中历史教学的媒体选择与运用 第十八章 高中历史教学过程设计 一、历史教学过程概述 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基本流程的设计 三、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的主要路径 四、高中历史“活动探究”教学过程设计 第十九章 高中历史课程资源与史料教学 第一节 高中历史课程资源开发 一、历史课程资源的内涵 二、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