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晚清社会主义与儒学思想(传统的现代转化)

晚清社会主义与儒学思想(传统的现代转化)

  • 字数: 203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谢天|责编:乔镜蜚
  • 商品条码: 978752271526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2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了儒学与社会 主义思潮的亲和性,聚焦晚 清的思想转向中的社会主义 思潮的勃兴,以居于传统和 现代之间的两位思想大师康 有为和刘师培的广义社会主 义思想为研究对象,探究他 们社会主义思想的内生起源 ,把康有为、刘师培的社会 主义放在整个中国思想史的 演变脉络中考察,考察他们 和清代及更早的儒学思想之 间的源流关系。本书具有深 入挖掘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之间共通性质的 理论价值。
作者简介
谢天,男,1991年生,山东威海人,复旦大学法学博士(2020年),现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讲师。
目录
导言 一 选题的理论意义及实际意义 二 晚清各派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思潮简介 三 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兴起原因和理论资源相关研究综述 四 本书的特点、创新之处和必要说明 五 本书结构 第一章 社会主义思潮的哲学存在论思想基础——西方的视角 一 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密切关联:马克思的经典论断 二 唯物主义与政治自由主义 三 历史与实践维度:何种唯物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基础? 四 小结 第二章 轴心时代的思想资源——先秦儒学的情本体论及其与社会主义的潜在亲和关系 一 道来自人情 二 存在在变易中:道知时、知变 三 以人情为根基的政治哲学观 四 先秦儒学同社会主义的相斥处:缺失对人性的实践改造维度和其对现世的适应 五 小结 第三章 人情和实践——明清气一元论对朱子学的解构及其与晚清社会主义思潮的关系 一 “理”的先验性对儒家情本体论的破坏 二 气一元论儒学的滥觞 三 实践塑造人性:颜元的气一元论实践观及其影响 四 政治来自人欲:戴震重情欲的气一元论及其影响 五 气一元论在明清社会和儒家文化圈内的广泛影响 五 小结 第四章 历史演化理论的兴起——气一元论历史维度的拓展与康有为历史进步论的来源 一 历史循环论:模仿自然秩序的政治秩序 二 道义置于历史之中:气一元论与历史演化思想的关联 三 “不离器而言道”:章学诚对历史演化理论的开拓和古文经学范式的局限 四 清代公羊学派的历史演化理论:康有为历史进步论的滥觞 五 小结 第五章 康有为的“大同社会”——气一元论儒学全面地向近代转化 一 康有为早年对气一元论的继承:大同思想的存在论基础 二 大同思想的基石 三 大同社会性质辨析:非乌托邦 四 大同思想的独特可借鉴资源 五 小结 第六章 刘师培社会主义式的无政府主义——戴震式气一元论与心学实践观的结合 一 复杂而多变:刘师培的思想经历简介 二 刘师培的无政府主义和社会主义:既往研究概述 三 刘师培早年思想的直接来源:扬州学派对戴震气一元论的继承和发展 四 扬州学派的殿军:刘师培早年的戴震一焦循式气一元论及其社会批判思想 五 唯意志论的实践观:刘师培与心学“知行合一”实践观 六 民主主义的短暂停留:刘师培眼中的卢梭,及其走向无政府主义的必然性 七 刘师培社会主义式无政府主义的特征及其思想来源 八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