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

  • 字数: 240
  • 出版社: 北京师大
  • 作者: 编者:柳友荣//吴长法|责编:齐文媛
  • 商品条码: 978730329086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82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大学生劳动教育》根 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 《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 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 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 指导纲要(试行)》等国家 最新文件精神要求编著。本 书为高等院校贯彻落实劳动 教育新部署、新要求,面向 高等院校、高职院校大学生 、研究生等专门开发的劳动 教育通识课教材。本教材从 劳动教育的内涵及特征、性 质与功能、内容及方式等维 度进行系统阐述。主要包括 新时代的劳动精神与劳动情 怀、新时代的劳动权益与劳 动文化、新时代的劳动安全 与劳动关系、新时代的劳动 知识与劳动技能、新时代大 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新时代 创新创业与劳动实践等内容 。本教材力图帮助大学生把 握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使 大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 义劳动观,培养劳模精神、 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 爱岗敬业、诚信友善、遵纪 守法、劳动创新的优良品质 ,提升劳动素养,以培养出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 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简介
\"柳友荣,二级教授、博士,安徽艺术学院副校长,南京大学、安徽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方向博士生导师。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安徽省高校“教学名师”、安徽省模范教师。兼任中国高教学会劳动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高等教育管理专委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大学制度、应用型高等教育、劳动教育等。受聘为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家组长、师范专业认证专家组长、全国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编撰专家、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中心“课堂革命”指导专家。承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余项,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等权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编(著)学术著作、教材等10余部;获安徽省政府颁发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 吴长法,男,汉族,安徽涡阳人,中共党员,三级教授。现任蚌埠学院文学与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淮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安徽省教育督导,安徽省高校师范专业评估专家,安徽省教科研项目评审专家,蚌埠市社会和教育发展智库成员,蚌埠市特邀教育督导。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主要参与国家科研项目20余项。2018年获安徽省社会科学奖。\"
目录
第一章 劳动与劳动教育 第一节 劳动与劳动观 一、劳动的内涵 二、劳动的价值 三、劳动观的内涵 四、劳动观的内容 第二节 劳动教育与大学生劳动教育 一、劳动教育的内涵 二、劳动教育的特征 三、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内涵 四、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特点 第三节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 一、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二、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是促进现代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抓手 三、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由之路 四、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是培育全面发展时代新人的现实需要 第二章 劳动知识与劳动技能 第一节 劳动知识 一、劳动知识的内涵 二、劳动知识的分类 三、大学生关键劳动知识 第二节 劳动技能 一、劳动技能的内涵 二、劳动技能的分类 三、大学生关键劳动技能 第三节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知识更新与劳动技能创新 一、提升劳动自觉意识 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三、促进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四、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关键劳动技能 第三章 劳动精神与劳动情怀 第一节 劳动精神 一、传统文化与劳动 二、新时代劳动精神的内涵 三、新时代劳动精神的实质 第二节 劳动情怀 一、劳动态度 二、劳动情感 三、劳动情绪 第三节 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与劳动情怀涵养 一、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 二、大学生劳动情怀涵养 第四章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第一节 美丽劳动 一、“美丽劳动”的价值旨趣 二、“美丽劳动”的特征 第二节 美好生活 一、美好生活的内涵 二、美好生活的特征 第三节 美丽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