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海外中国戏曲研究译丛:中国戏曲的德语阐释

海外中国戏曲研究译丛:中国戏曲的德语阐释

  • 字数: 138
  • 出版社: 团结
  • 作者: (德)高珮儒//卫礼贤//鲁道夫·冯·戈特沙尔|责编:陈心怡|总主编:梁燕|译者:葛程迁
  • 商品条码: 978751268682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54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全文收录或节选了 德国汉学研究历程中颇具代 表的三位学者(高珮儒、卫 礼贤和鲁道夫·冯·戈特沙尔 )关于中国戏曲研究的文章 ,较为系统而全面地展现了 中国戏曲在德语文化界的接 受和阐释状况的演变,这有 助于为中国的汉学研究者提 供集中而丰富的参考资料, 对推进中国的汉学研究及中 国戏曲的海外传播进程有着 一定的意义。
作者简介
梁燕,文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研究员。长期从事古代戏曲文学、近代京剧史论和中国戏剧海外传播的教学与研究,代表性成果有专著《齐如山剧学研究》,主编《齐如山文集》(11卷),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
目录
齐如山(1875—1962):中国戏曲实践的研究与系统化(高珮儒) 前言 引言 第一章 齐如山和他的时代 一、齐如山生平 二、齐如山所处时代背景 三、齐如山对传统的态度 四、齐如山的政治观点 五、齐如山的著作 六、齐如山的戏剧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国戏曲的起源与演变 一、中国戏曲术语的概念阐释 二、中国戏曲形式的发展 三、齐如山谈中国戏曲史的重要资料 四、中国戏曲发展所受影响及其来源 第三章 编剧原则 一、“有声必歌” 二、“无动不舞”(每个动作都须具备舞蹈特征) 三、背供,同场的背供 四、古代舞 五、武戏 六、成片段的舞 七、“不许真器物上台” 第四章 与梅兰芳的合作——齐如山戏曲理论的实践 一、探问中国戏曲导演的意义 二、演员在中国社会里的角色 三、齐如山与梅兰芳的艺术合作 四、齐如山与梅兰芳的个人交往 第五章 齐如山戏曲研究成果的影响与价值 一、对中国戏曲学及戏曲发展的影响 二、西方戏剧研究对齐如山理论的接受 三、未来戏剧学发展视角下的齐如山研究 附录 论中国戏剧——基于对克拉朋德《灰阑记》的观察(卫礼贤) 中国人的戏曲演出与剧本(节选)(鲁道夫·冯·戈特沙尔)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