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互惠·增能·创生——学校与社区合作发展研究

互惠·增能·创生——学校与社区合作发展研究

  • 字数: 336
  • 出版社: 知识产权
  • 作者: 李文淑 著
  • 商品条码: 978751308807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1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10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学校与社区作为教育和社会的单位实体存在,其二者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对学生成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探究学校与社区合作发展之路不仅是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社区有效治理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真实诉求。但目前,学校与社区合作仍困难重重,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学校与社区合作研究也一直难以深入,是家庭、学校与社区合作研究中的薄弱环节,缺乏方向一致且具说服力的研究成果。 本书依据“问题-分析-建议”的逻辑框架,从学校与社区合作的价值取向、实践策略、困境、趋向等层面进行文献评述,以济南市历下区甸新一小和甸新社区、名玉小学与名玉社区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的质性研究方法进行各类资料收集,并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编码,以互惠理论、增能理论和教育生态系统理论为理论基础,对当前学校与社区合作的现状、困境和未来发展进行审视和分析。
作者简介
李文淑,山东建筑大学法学院讲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挪威特罗姆瑟大学社会科学与教育学院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家校社合作、基础教育改革、社区治理、社会政策。研究成果:第五届全国教育实证优秀学位论文奖获得者;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教育学重点课题一项;主持山东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一项;参与其他级别课题2项;参编中外书籍3本;赴挪威、瑞典、芬兰参与NERA2018-46th congress、ERNAPE2019、NERA2020-48th congress国际会议并做报告;发表CSSCI及其他中英文论文若干。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绪 论 一、研究缘由 (一)个人层面:不忘初心的七年之惑 (二)社会层面:挑战与发展机遇并存 (三)国家层面:教育现代化政策推进 (四)国际层面:本土化与国际化趋势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框架 四、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五、核心概念界定 (一)学校 (二)社区 六、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学校与社区合作的研究进展 (二)以往研究的特点与评述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 一、理论基础 (一)互惠理论引发了合作机理的重构与实践转向 (二)增能理论提供了赋能与自我增能的思考视角 (三)教育生态系统理论揭示合作场域的结构分析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的选择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 (三)研究资料的收集 (四)研究资料的分析 (五)研究伦理说明 第三章 “因循守旧”与“顺势而为”:学校与社区合作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合作发展的博弈背景 (一)甸新小学与甸新社区之间的“强强联合” (二)名玉小学与两个社区之间的“尴尬周旋” 二、参与主体“行为—意识”的多维审视 (一)安于现状的“背众”行为 (二)顺应时势的“从众”行为 (三)自主探索的“出众”行为 三、合作发展的促成方式 (一)“审慎”与“友谊”的相互性导致直接关系的建构 (二)“家委会”与“社工”的嵌入支持外力赋能合作 四、合作发展的实践内容 (一)标签化公共理性发展实态的“教育合作” (二)以资源赋能共生发展需求的“民生合作” (三)教育与管理层面和合博弈的“经济合作” (四)节假日互动活动协同组织的“时际合作” (五)日常教学与实践融合认同的“德融合作” 五、小结 第四章 “内卷外困”与“举步维艰”:学校与社区合作发展的现实困境生成机理 一、“弱互惠”性学校与社区之间合作关系的受益失衡 (一)对融合理念的抛离导致“割裂”与“偏爱” (二)对共生责任的逃避导致“敷衍”与“模仿” (三)对传统规范的盘桓导致“表面”与“形式” 二、“内卷化”学校和社区合作实践发展的能量缺失 (一)低水平专业学习力下的增能障碍 (二)弱势自我效能下的内生认知错位 (三)不完美公共理性下的局限性赋能 三、“非定域性”学校与社区合作难以突破创新瓶颈 (一)形同虚设的寡助止步于局域利他 (二)迷惘的学校与社区合作道路荆棘 第五章 互惠:重塑学校与社区合作的价值发展 一、明晰学校与社区互惠合作的演化向度 (一)秉承学校与社区合作的广泛互惠美德 (二)规范学校与社区互惠合作的政策导向 (三)提升学校与社区互惠合作的实践理性 二、落实学校与社区互惠合作的实践维度 (一)互惠共享的价值理念认同 (二)自我导向学习与反思对话 (三)支持民主协商与共同决策 (四)提供合作必需的物质资源 第六章 增能:深化学校与社区合作的内涵发展 一、为学校与社区合作关系“赋能” (一)坚持以党政引领,保持和强化合作底色 (二)加快政策化进程保障,提升合作权威性 (三)完善合作评估监督机制,提高榜样效能 二、学校与社区的“自我增能” (一)学校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教育品质 (二)社区应践行科学治理策略,统筹合作发展规划 第七章 创生:迈向学校与社区合作的协同创新发展 一、成为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有机构成 (一)以共同学习丰富实践互动 (二)以相互学习推动共同进步 (三)以智慧学习引领深度探索 (四)以终身学习赋能合作未来 二、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节点 (一)以合作教育课程协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请进来”和“走出去”协同创新人才培养 (三)完善合作平台的构建以协同强化教育效能 结 语 参考文献 附 录 附录1:学校负责人访谈提纲 附录2: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3: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4:社区书记或管理人员访谈提纲 附录5:社区活动日常参与人员及社区居民访谈提纲 附录6:家长访谈提纲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