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中国戏曲批评史(1949—2000)

新中国戏曲批评史(1949—2000)

  • 字数: 200
  • 出版社: 文化艺术
  • 作者: 张之薇|责编:贾茜
  • 商品条码: 978750397422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77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新中国戏曲”是中国戏 曲漫长发展进入当代历史阶 段的断代史,其具体时间上 限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 其时间下限应当以现阶段为 界,本研究考虑到时间上的 完整性,主要以20世纪末为 时间下限,并对21世纪前 20年的戏曲发展进行简要观 照。在这50年的时间跨度下 ,戏曲创作的发展受社会、 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呈现出完全区别于中国古典 戏曲发生、形成、成熟几百 年的发展路径。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1949:语境的分界——中国戏曲批评的历史转向 第一节 1949年之前边区的戏曲改造 第二节 平剧改造基地:延安平剧研究院 第三节 1949年之前国统区内的戏曲改革 第四节 1949年“梅兰芳风波”:从“移步不换形”到“移步必须换形” 第二章 20世纪50—60年代中国戏曲批评研究 第一节 戏曲改革:禁戏,还是改戏? 第二节 反历史主义批判:历史剧创作观的第一次大讨论 第三节 旧戏的形式:关于戏曲舞台艺术革新的讨论 一、戏曲导演制度的建立 二、净化旧戏舞台形象 三、对戏曲舞台艺术革新的集中探讨 第四节 “推陈出新”:挖掘与整理传统戏的实践与讨论 一、《十五贯》:“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榜样 二、关于《琵琶记》的大讨论 三、“大跃进”:失衡的现代戏高潮 四、关于历史剧的第二次大讨论 五、“三并举”的夭折和对“鬼戏”的批判 第三章 20世纪60—70年代中国戏曲批评研究 第一节 对京剧演现代戏的讨论 第二节 《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篇文章引发的“革命” 第三节 “样板戏”名称的由来 第四节 “样板戏”的创作观 第五节 “样板戏”批评生态的变异 第四章 20世纪80年代中国戏曲批评研究 第一节 1978—1979:“拨乱反正”阶段 一、是“新时期”起点,还是“转折年代”? 二、戏剧理论界放开戏剧的呼吁与民间传统剧目的大幅度恢复 三、对《四郎探母》等传统戏的再讨论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复兴和启蒙年代 一、“推陈出新”再讨论 二、复兴后的戏曲危机论 三、由戏曲“现代化”引发的“戏曲化”的讨论 四、“戏剧观”争鸣 五、“戏剧观”争鸣带来的戏曲创作观念探索 第五章 20世纪90年代中国戏曲批评研究 第一节 20世纪90年代:分化与重塑的年代 一、遵循古典典范还是不断革新:面向21世纪关于戏曲命运的大讨论 二、历史剧的新观念 三、戏曲的“现代化”与“现代戏曲”命题 四、危机下的应对:戏曲与市场关系之辩 第二节 2000年:世纪之交戏曲走向之忧思 结语 迈入21世纪的中国戏曲批评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