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民法与劳动法之协同联动

民法与劳动法之协同联动

  • 字数: 250
  • 出版社: 暨南大学
  • 作者: 郑晓珊|责编:曾鑫华//彭琳惠
  • 商品条码: 978756683740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0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5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一国的法律体系中 ,民法与劳动法本应是具 有“近亲”关系的两个分支 ,二者原出一处,皆在传 统私法的根基之上繁衍生 息。只是因后世劳资关系 之进阶发展,劳动契约中 被逐渐诸注入了若干规制 性因素,因而呈现出略强 的的“公法—政策”性倾向 。但其根植于血脉传承的 “私法—契约”基因却从未 因此而消亡。劳动关系及 其双方契约,仍需在相当 程度上遵循私法契约之一 般原理。但在我国当下的 法律格局中,这两种渊源 极近的法律部门却被有意 地隔绝开来,并在适用层 面造成了诸多尴尬,甚至 漏洞。本书即致力于对此 等尴尬与漏洞的深入研究 并理性填补。为此,本书 将从法律性质、体系归列 及规范协调等多个层面分 别突进,在历史与现实的 交叉延伸中,精深挖掘、 竭力恢复能够实现两法协 同、联动的理性进路,并 在整合与联动之中,善用 民法资源,水到渠成般化 解前述法律漏洞。为此, 我们当以雇佣合同为中介 ,率先将劳动合同以特别 法形态接入民法规整,以 其精深法理与体系资源, 重构两法之间的双线联动 ;其次,在劳动关系领域 ,还必须清晰界分民法作 用的实际范围,防止其不 当入侵本属劳资博弈、政 策权衡的独有领域。再次 ,在适用层面,则需以雇 佣关系之类型化细分为基 础,借契约法上的保护义 务枢纽,“转译”并控制公 法规制输入其他雇佣形态 的范围与程度。最终,在 两者之间实现体系融通与 平稳过渡。
目录
前言 上编 契约法理之传承与融汇 第一章 历史传承中的私法血脉与公法渗透 第一节 西方劳动法之契约传承与规制演变 第二节 我国劳动法之契约传承与规制演变 第二章 双重基因之本质性结合与互动式变迁 第一节 劳动契约法的双重基因 第二节 民法社会化与劳动契约法之私法归宿 第三节 公法因素之契约转化 第三章 契约精神与劳动关系之整合、协动 第一节 新起点:《民法典》带来的整合契机 第二节 “私法—契约”基因主导之民法典进路 第三节 “公法—政策”基因主导之劳动法典进路 第四节 我国劳动立法之体系化进路 下编 责任体系之演变与整合 第四章 民法与劳动法:责任层面的壁垒与冲突 第一节 渊源上的相依与立法上的分离 第二节 中国式责任壁垒所衍生的争议与危机 第五章 宏观层面:两法联动之道路探索与中国选择 第一节 可能选择之联通道路与立法模式 第二节 中国语境下的协调进路与联动选择 第六章 中观层面:以安全照顾义务为转承之违约型“补充”设定 第一节 在侵权与违约之间 第二节 安全照顾义务之法理定位与保护维度 第三节 安全照顾义务在劳动契约中的具体适用 第七章 微观层面:“补充”背后之精确衔接与细节协调 第一节 工伤补偿与民事赔偿:内容上的比较与协调 第二节 工伤补偿与民事赔偿:计算上的衔接与联动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