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现代消费与青少年身份认同

现代消费与青少年身份认同

  • 字数: 210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刘金丽|责编:彭丽
  • 商品条码: 978752272214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3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消费主义影响下,一 些青少年将消费作为构建自 我、形成身份认同的重要手 段。从消费对象来讲,一些 青少年通过商品符号价值展 示自我的个性、身份和品位 ,却失去了自我的独特性和 自我的同一性。从消费方式 来看,部分青少年沉溺于网 络消费,通过这种消费方式 寻找自我的归属、获取自我 的人生意义,反而使自我难 以分辨虚幻世界和现实世界 ,导致自我与现实的脱节, 无法正确定位自我。从消费 后果来看,极少部分青少年 通过身体消费改变自我的外 在形象,希望以此获得自我 肯定和他人的追捧,以这种 肤浅的无深度感的消费构建 自我认同,不仅会丧失构建 自我认同的外在基础,甚至 会付出生命的代价。青少年 通过消费构建自我身份认同 ,却使自身陷入消费主义的 操纵之下,被物质享乐主义 所迷惑,丧失了对生存意义 感的追寻,迷失了自我。在 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今天, 青少年要建构正确理性的身 份认同,不仅要形成合理的 消费理念,还要培养青少年 对生存意义感的追求。
作者简介
刘金丽,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北京物资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主讲《思想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等课程。主持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微信朋友圈’场域中大学生身份认同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8KDC013)、北京市教工委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一项“网络消费影响下的大学生自我认同危机研究”(项目编号:SM202010037003),参与省部级项目多项,发表相关论文多篇。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作为一种现代性现象的消费主义 第一节 消费主义的产生 一 消费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二 消费主义产生的思想文化基础 三 消费主义产生的根源——资本逻辑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 现代消费和消费社会 二 消费主义和消费文化 第三节 消费主义批判 一 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批判 二 消费异化与人的异化 三 消费主义物化幸福观批判 第四节 消费主义对现代人消费价值观的影响 一 消费主义导致人的价值观异化 二 消费主义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第二章 消费主义影响下的身份认同 第一节 身份认同的含义 一 相关概念界定 二 身份认同及其分类 第二节 消费主义对身份认同的影响 一 消费主义导致身份认同问题的产生 二 现代人身份认同问题的具体表现 第三节 青少年身份认同 一 消费主义产生之前青少年的身份认同 二 消费主义影响下的青少年身份认同 第三章 符号消费对青少年身份认同的冲击 第一节 符号消费一什么是符号消费 二 符号消费的特征 三 消费主义——走向极端的符号消费 第二节 符号消费认同何以成为可能 一 物的社会意义——物向符号的转化 二 大众传媒——符号价值的塑造者与传播者 三 符号消费认同——以符号消费为基础的社会识别体系 第三节 青少年身份认同的符号转向 一 青少年对符号的追逐 二 青少年符号消费的特点 第四节 符号消费认同对青少年身份认同的影响 一 自我同一性的断裂 二 自我意义感的丧失 三 虚幻的自我个性化 第四章 网络消费对青少年身份认同的影响 第一节 网络消费与消费主义 一 网络消费——网络技术与消费的联姻 二 消费主义影响下的青少年网络消费 第二节 网络空间的蛊惑:青少年网络消费行为及其分类 一 青少年:网络文化的促进者和消费者 二 网络空间的狂欢——青少年网络消费行为 第三节 青少年在网络消费过程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一 从镜像到拟像:网络虚拟身份形成的理论支持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