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他心问题的直接感知研究

他心问题的直接感知研究

  • 字数: 282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崔中良|责编:孙萍//涂世斌
  • 商品条码: 978752272096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5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9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作为他心问题研究的新 路径,基于具身模拟论和交 互理论的他心直接感知理论 认为,通过直接的、非推理 的和感知的方式可以通达他 心,强调身体在理解他心过 程中的基础作用。他心直接 感知理论挑战了心智理论的 主导地位,成为他心问题研 究不可绕开的理论。但是, 由于当前这一理论还不完善 ,因此,受到心智理论的强 烈回击。 本书旨在辩护和完善他 心直接感知理论。在身体现 象学视域下,结合认知科学 和神经科学的研究,阐述他 心直接感知的产生基础、理 论内涵、发展现状、面临的 挑战与回应,在此基础上提 出他心直接感知仍需解决的 问题。运用梅洛-庞蒂的身 体现象学完善他心直接感知 理论,并将完善后的理论应 用于自闭症、人工智能和交 互性机器伦理的研究中。
作者简介
崔中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20年3月获得大连理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2018年9月到2019年9月在美国迈阿密大学(University of Miami)哲学系进行为期1年的博士联合培养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博士后,主要从事身体现象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自闭症和情绪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等发表论文20余篇,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网、哲学中国网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江苏社科青年项目和江苏高校哲学社科一般项目各1项,是多家CSSCI、SCI英文A&HCI期刊审稿人。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他心直接感知的产生基础 第一节 他心直接感知产生的哲学基础 一 无身哲学的困境 二 对无身哲学的批判 三 有身哲学的提出 第二节 他心直接感知产生的认知科学基础 一 经典认知科学的衰落 二 具身认知的挑战 三 心智理论的衰落 四 具身认知的社会性转向 第三节 他心直接感知产生的神经科学基础 一 模块论转向整体论 二 神经影像技术的新发展 三 镜像神经系统的发现 小结 第二章 他心直接感知的发展现状 第一节 他心直接感知的具身模拟论 一 具身模拟论的理论前提 二 具身模拟论的三个层面 第二节 具身模拟论的发展与应用 一 具身模拟对情绪感知的解释 二 具身模拟对行为感知的解释 三 具身模拟对语言感知的解释 四 具身模拟应用于病理学和文艺创作 第三节 他心直接感知的交互理论 一 交互理论的理论前提 二 交互理论的三层交互方式 第四节 交互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一 交互理论与生成主义的结合 二 交互理论与延展认知的结合 三 交互理论与动力系统的结合 四 交互理论对语言的解释 五 交互理论对精神疾病的解释 小结 第三章 他心直接感知的挑战与应对 第一节 具身模拟论所遇到的挑战 一 具身模拟的高阶认知参与 二 具身模拟的现象学隔阂 三 镜像神经元的归属未定 第二节 具身模拟的出路 一 具身模拟的强具身延伸 二 具身模拟的现象学融合 三 具身模拟的交互嵌入 第三节 心智理论对交互理论的挑战 一 交互理论未完全否定心智理论 二 交互理论亚人层面的缺失 三 交互理论叙事解释力不足 第四节 交互理论的应对 一 心灵的代表性解释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