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理由论证(中国审判的前置命题研究)

理由论证(中国审判的前置命题研究)

  • 字数: 262
  • 出版社: 当代中国
  • 作者: 陈肇新|责编:邓颖君//彭世帆
  • 商品条码: 978751541274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1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中国审判倡导“实 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 机统一”的理念出发,结合 当前强调裁判文书释法说理 的政策要求与实践现状,提 出“理由论证”的中国审判“ 前置命题”,为探讨“中国审 判为什么要说理”“中国审判 如何说理”等命题提供来自 法理学与法社会学的智识资 源。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理由论证的社会背景 第一节 追寻说理的现代性基础 一、理性与自主的个体 二、自主个体的社会整合:分化、承认与沟通 三、社会整合的“国家和市民社会”框架 第二节 中国传统法秩序中的“情”“理”规范 一、“第三领域”与“情”“理”“法”的引出 二、“情”“理”“法”根植的社会土壤 三、“情”“理”在传统中国审判的功能及其意义 第三节 “情理”与法律在现代中国审判中的非对抗性证成 一、现代中国审判与情理听讼的牵连 二、审判合法性重建的需要 三、革命法制传统的展现 第二章 理由论证的对话条件 第一节 基准框架:以程序调和价值冲突 一、程序与契约相互正当化的命题 二、程序与契约正当化机制的合理化 三、程序综合主义与公共的理由论证 第二节 实践路径:法条主义与后果主义的调和 一、法条主义的概念界定及其论争 二、后果主义的概念及其理论困难 三、法条主义与后果主义的调和方案 第三章 “理由”的规范性分析 第一节 行为理由的概念及其规范性意义 一、行动、行为与理由的概念 二、行为理由的规范性证成 第二节 行为理由规范性的类型分析 一、基于内心意图的行为理由观 二、基于客观价值的行为理由观 三、基于主体性的理由观 第三节 行为理由的分类 一、与规范性有关的行为理由类型 二、与行为理由冲突有关的行为理由类型 第四章 理由论证的正当性说明 第一节 法律给予行为理由 一、给予行为理由的法律规则 二、法律给予行为理由的方式 三、法律“触发地给予”的理由类型 四、“法律触发地给予的理由”与“行为理由”的关系 第二节 理由论证的逻辑证立 一、实践差异与规范性裂缝的概念界定 二、实践差异与规范性裂缝的消除 三、法律给予行为理由的逻辑证成 四、法律的权威命题与行为理由 第三节 理由论证的实践证立 一、“制度事实”的概念界定 二、从“制度事实”到“法律的制度理论” 三、行为理由的规范性给予及其实践根源 第五章 理由论证的型式构造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