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通向集体之路(一项关于文化观念和制度形成的个案研究)

通向集体之路(一项关于文化观念和制度形成的个案研究)

  • 字数: 204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卢晖临
  • 商品条码: 978750977240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66
  • 出版年份: 2015
  • 印次: 1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卢晖临编著的《通向集体之路(一项关于文化观 念和制度形成的个案研究)》以作者在安徽南部自然 村——汪家村前后长达10年的田野调查为基础,讲述 了一个集体制度一人民公社制度一如何形成的故事。 作者认为,集体制度虽然由国家推动和组织,带有很 大的强迫性,但是农民并不是完全被动的接受者,他 们被裹挟到集体化的大潮中,同时,也以自己的方式 、沿着符合自己利益的方向推波助澜,甚至在可能的 范围内调整和改变了潮流的走向。作者力图说明,正 是自发势力、农民平均主义和社会主义原则这三者复 杂的交互作用,造就了人民公社制度的实践形态。本 书的观点和分析具有很大的创新性,是一本值得一读 的好书。
作者简介
卢晖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博士,哈佛燕京访问学者。研究兴趣广泛,包括历史社会学、农村发展、劳工问题、城镇化等,著有《大工地》(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富士康辉煌背后的连环跳》(合编,香港商务印书馆),曾在《中国社会科学》、《开放时代》、《社会学研究》、《社会》、Modern China、China Journal、Rural Studies等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
目录
引子:汪家村印象 第一章 制度研究:问题、意义和方法 一 集体制度研究的缘起与方向 二 既有研究的批判性回顾 三 个案研究和历史叙述方法的应用 第二章 制度理解:不同的理论视角 一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 二 文化主义的制度观 三 社会学新制度主义 四 一个整合性的理论框架 第三章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汪家村 一 土地占有情况 二 汪家村的人物 三 讨论:革命前社会分化秩序与社会分化的文化网络 第四章 通向集体之路 一 解放 二 土地改革 三 合作化 四 共产风 五 讨论:革命后社会分化的新格局 第五章 集体时代的社会经济生活 一 集体一日——生产 二 经济分配——工分制度 三 集体仪式——一场婚礼 四 集体决议——责任田收回、自留地调整和并队 结语 集体制度:农民的主动选择还是被动接受 跋 集体经济再评价——十年之后的反思 附录一 革命前后中国乡村社会分化模式及其变迁:社区研究的发现 附录二 周家庄:人民公社遗产的新启示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