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过失犯的结果回避可能性研究

过失犯的结果回避可能性研究

  • 字数: 288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杨绪峰|责编:郭如玥
  • 商品条码: 978752271786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6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结果回避可能性是过失 犯论中的难题,我国学界对 此的研究并不充分,可以说 是“一块有待开垦的荒地”。 体系定位与具体运用是支撑 结果回避可能性理论的“两 大基石”。在体系定位方面 ,本书主张结果回避可能性 存在双重定位,即事前的结 果回避可能性与事后的结果 回避可能性,前者探讨的是 结果回避义务的履行可能性 和履行必要性问题,后者探 讨的则是义务违反关联性或 结果回避义务的履行有效性 问题。在具体运用方面,本 书集中处理了与结果回避可 能性有关的六大司法难点。 全书法教义学色彩浓厚,对 理论的探讨细致深入。一方 面,将体系性思考的方法论 贯彻到结果回避可能性的理 论探讨中,尽量追求体系贯 通的整套的解决方案;另一 方面,通过以机能主义刑法 学思想为方法指引,尝试在 理论和实务之间架设桥梁, 将体系性的理论方案背后所 涉及的道理用实务人士也认 可的方式表述出来,最终形 成具体、简明的裁判规则。
作者简介
杨绪峰,1990年生,湖北咸宁人。清华大学法学博士,日本早稻田大学访问学者,现为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刑法教义学、比较刑法学,曾在《法学家》《法学》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博士学位论文《过失犯的结果回避可能性研究》被评为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并获得第五届全国刑法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一等奖。
目录
导论 一 我国学者的研究推进 二 当前研究的全面反思 三 问题意识与研究思路 四 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过失犯理论的最新发展与反思 第一节 新旧过失论对立的重新审视 一 消弭倾向与实务解读 二 原因分析与问题聚焦 三 思维差异与构造优化 第二节 危惧感说的反思与新解 一 预见可能性与结果回避义务的联动性 二 信息收集义务与作为“契机”的危惧感 第三节 预见可能性疑难问题的检讨 一 预见可能性与因果经过的基本部分 二 预见可能性与相当因果关系 三 结果的预见可能性的类型 四 危险的预见可能性的定位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结果回避可能性理论的发展脉络 第一节 德国相关研究的概况 一 结果回避可能性体系定位的演变 二 结果回避可能性理论发展的评述 第二节 日本重要判例及学说的演进 一 从重要判例观察实务立场 二 从重要判例考察学说发展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结果回避可能性的体系定位 第一节 结果回避可能性的体系方案 一 行为论或注意义务违反论的解决方案 二 结果论的解决方案 三 条件说的解决方案 四 相当因果关系说的解决方案 五 客观归责理论的解决方案 六 危险现实化理论的解决方案 第二节 结果回避可能性的多重定位 一 区分制方案下的结果回避可能性 二 “事前与事后说”与内涵新解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果回避可能性的具体运用 第一节 结果回避可能性理论的司法难点 一 关联难点概述 二 核心难点概述 第二节 关联难点的立场回应 一 预见可能性与结果回避可能性的关系定位 二 规范保护目的理论的限缩性适用 第三节 核心难点的解决方案 一 结果回避义务的判断方案 二 合义务替代行为的筛选方案 三 同一侵害结果的认定方案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