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1949—1965)

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1949—1965)

  • 字数: 350
  • 出版社: 高等教育
  • 作者: 张柠|责编:于嘉//翁立萌
  • 商品条码: 978704059486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43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1949— 1965年间我国文学发生和 发展的基本情况。本书是作 者在编撰《中国当代文学编 年史》过程中大量积累的原 始资料基础上形成的,对一 些重大问题主观评价较少, 以客观材料的陈述为主。本 书特别关注当代中国文学“ 前17年”的文学生产环境、 作家队伍的形成、作家管理 和培养模式、作品生产和传 播方式、重大社会文化思潮 的来龙去脉,以及在这种特 殊的文学环境之中文学叙事 模式、抒情风格等文学形式 和文体学的形成机制。 本书是作者在中国当代 文学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成果 ,全书材料丰富,史论结合 ,并对当代文学的一些重要 作品进行了全新的解读。作 者对全书文字,包括引文和 注释,作了认真的校阅修改 ,并依照当前的学术规范, 添加了索引,以期更便于读 者了解相关研究的重点与脉 络。
作者简介
张柠,作家,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文学创作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家协会小说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作家,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学术委员。出版学术著作《土地的黄昏》《文学与快乐》《感伤时代的文学》等。曾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教师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目录
第一章 到北京去 一、北京的前夜 二、一位留守者的心路 三、城市在召唤 四、一个人的进京之路 第二章 拿笔的军队大会师 一、第一次文代会 二、文代会上的报告 三、会场之外的交际 四、文代会上的“失踪者” 第三章 机关大院的文学生活 一、东总布胡同二十二号 二、五六十年代作家的待遇 三、在荣誉和高收入的背后 四、一位青年作家的“歧路” 第四章 中央文学研究所和作家培养模式 一、苏联作家培养模式的影响 二、中央文学研究所的创办 三、学员、师资和课程 四、培养方式和教学成果 第五章 文学媒介及其管理机制 一、对民营和同人报刊的管理 二、对作协“机关刊物”的管理 三、文学媒介标本之一:《文艺报》 四、文学媒介标本之二:《人民文学》的创刊号 五、文学媒介标本之三:《说说唱唱》 第六章 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一、文艺的工农兵方向 二、延安的“下乡入伍进厂”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思想改造” 四、到实际工作中去改造 五、五六十年代的作家“下乡” 第七章 一种特殊文体的发生 一、群体表态的心理 二、忏悔型表态文体 三、攻击型表态文体 四、逃避型表态文体 第八章 昔日先锋今何在 一、“写什么”和“如何写” 二、萧也牧的“进城干部” 三、路翎的“战地爱与恨” 四、宗璞的“校园爱情梦” 五、王蒙的“办公室故事” 第九章 抒情文体的演变 一、领袖颂歌体:抒情的原点 二、政治颂歌体:抒情的轴心 三、个人抒情体:词语的偏移 第十章 叙事文体的模式 一、赵树理与农民题材 二、杨沫与女性题材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