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轮滑运动教程

轮滑运动教程

  • 字数: 295
  •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
  • 作者: 编者:贾丽敏|责编:刘派
  • 商品条码: 978757631252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88
  • 出版年份: 2022
  • 印次: 1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为北京理工大学校级规划教材。《轮滑运动教程》教材主要内容:有理论篇――轮滑基本知识,如轮滑运动的诞生与发展,轮滑运动装备选择与保养,运动营养与补充,常见运动损伤与防治等;本教材主要内容的重中之重为实践篇――休闲轮滑与速度轮滑的教学、训练与比赛;及其拓展篇。 《轮滑运动教程》教材编写大纲:由理论、实践、拓展三篇共十三章构成。《轮滑运动教程》与同类教材相比,除了体现体育教材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实践性特点外,具有一些鲜明特点,更加注重适用性、系统性和前沿性。该教材指导思想明确,体现了国家对体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教材的内容既突出重点,又体现了完整性和科学性。该教材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符合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的最新方向,突出时代性、前沿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内容的载体也呈现多样化特点。 对培养高校学生的运动能力、激发情感等多方面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轮滑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并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轮滑运动将促进学生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推动体育教学发展与改革创新。轮滑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突出改革创新点为传授“教一项、学多技”,贯穿于整个教学实践过程。根据“为我所用”的原则,普及我校轮滑运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辉,爱上体育、终身受益。\"
作者简介
\"贾丽敏,女,汉族,1971年出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人。1999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获教育学学士学位。在全国速滑冠军赛运动会上女子5000米成绩达到运动健将标准,于1994年授予国家健将称号;1999年授予速度滑冰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级裁判员;2005年授予速度轮滑国家级教练员技术等级称号。现任北京理工大学体育部副教授。从事专项课基础轮滑、高级轮滑、轮滑球等体育课程的教学二十多年,2002年创建酷爱轮滑社团兼酷爱社团与滑板社团指导老师。并带领学生参加首都高校大学生轮滑比赛多次获得团体冠军、亚军和季军。酷爱轮滑社团在“燃青春.聚能量”2016年全国大中专学生社团影响力评比活动中,由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颁发的“全国大中专学生最具影响力体育社团”。2003年获得北京市优秀教练员;2004年获得北京市优秀轮滑选手称号;2018年获得首都高校大学生第九届轮滑赛最佳教练员。发表文章18篇: 2006年北京高校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获的两个二等奖、一个优秀奖; 2007年获得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三等奖; 2008年获得北京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奖中教育教学二等奖; 2016年获得首都高等院校第十八届体育课学术论文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在2005年编写《大学体育教程》中轮滑章节等。\"
目录
理论篇 第一章 轮滑运动概述 第一节 轮滑运动的诞生 第二节 轮滑运动的组织 第三节 轮滑运动的发展 一、速度轮滑的发展史 二、我国速度轮滑运动的开展 第四节 轮滑运动的文化 一、轮滑运动的价值 二、轮滑运动的文化含义 三、轮滑运动文化中的教育文化 四、轮滑运动文化的要素、结构和精神 第二章 轮滑运动装备的选择与保养 第一节 轮滑装备 一、轮滑鞋和它的构造 二、轮滑护具 第二节 轮滑鞋的保养 一、使用轮滑鞋的注意事项 二、清理轴承的方法与程序 健康篇 第三章 轮滑运动能量的代谢与营养的补充 第一节 轮滑运动能量的代谢 第二节 青少年运动者饮食营养的几个误区 一、青少年运动者的营养特点 二、饮食结构的合理搭配 第三节 青少年速度轮滑运动者的营养需求与干预 一、青少年速度轮滑运动者的特点及营养特征 二、青少年速度轮滑运动者的营养需求 三、青少年速度轮滑运动者的营养干预 安全篇 第四章 轮滑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及防治 第一节 轮滑运动中常见的损伤类型和部位 一、擦伤 二、挫伤 三、扭伤 四、脱臼 五、骨折 六、鼻出血 七、脑震荡 八、运动软组织急性闭合性损伤的处理方法 九、腰部损伤的症状及处理方法 十、膝关节慢性疼痛的症状及处理方法 十一、心血管系统机能潜伏的伤害及处理方法 十二、突发的症状及处理方法 第二节 引起轮滑运动常见损伤的原因 一、不正确的轮滑运动技巧 二、轮滑教学中缺乏合理的教学组织和严格的课堂纪律 三、轮滑场地不安全以及轮滑器械和防护装备性能不佳 四、轮滑运动者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差 第三节 轮滑运动损伤的有效预防和恢复措施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