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银行数字化转型方法与实践 ——转型框架、领域建模与业务模式创新

银行数字化转型方法与实践 ——转型框架、领域建模与业务模式创新

  • 字数: 512
  • 出版社: 机械工业
  • 作者: 莫毓泉 余双全
  • 商品条码: 978711172979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8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12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从方法和实践两方面介绍了商业银行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在方法层面,给出了独到的行业数字化转型框架,讲解了领域建模方法,介绍了银行业务模式的创新方法;在实践层面,通过介绍一个银行数字化转型项目,对书中提及的理论及方法进行了验证。本书读者对象为银行CEO、CDO、CIO、IT总监,从事企业数字化转型规划建设的相关人员。
作者简介
莫毓泉银行运营与数字化转型的资深践行者。曾任职于信雅达、安永、中科金财等国内外知名IT公司、咨询机构,拥有20余年银行数字化经验,涵盖核心银行、流程银行、运营转型、数字化转型的规划咨询与工程实施等领域。擅长战略管理、运营与技术能力建设的一体化架构设计和软件实践。作为总架师,主持和建设了国内多家大型银行的银行运营数字化转型工程,为银行数字平台的规划、建设探索出一条清晰的解决路径。余双全行业资深的银行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及运营专家,20余年核心银行(Core Banking)系统建设经验,先后主持过多家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的银行核心系统建设,曾作职于IBM GBS,现供职于山东省城市商业银行合作联盟有限公司。
目录
推荐序一推荐序二推荐序三前言第1章必由之路:银行数字化转型/1.1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定义/1.2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作用/1.2.1实现商业价值的指数级增长/1.2.2构建业务与技术的能力网格/1.2.3推动运营治理的新实践/1.3银行数字化转型面临的七大困境/1.3.1业务趋同带来的创新窘境/1.3.2对企业架构(EA)的重视程度不足/1.3.3竖井式应用系统建设导致共享化程度低/1.3.4分散的人员专业知识结构/1.3.5缺乏培育设计思维的行业环境/1.3.6支撑业务创新的组织结构不够敏捷/1.3.7遗留系统和新建系统的关系定位不清/1.4银行数字化转型面临困境的根源/1.4.1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论/1.4.2缺乏持续转型的组织文化与数字化领导力/1.4.3缺乏颠覆性创新的机制/第2章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应用框架思想/2.1系统思考——转型文化的根基/2.1.1什么是系统思考/2.1.2数字化转型的DT思维范式/2.1.3建立指数思维/2.2银行数字化转型框架/2.2.1银行数字化转型框架的构成/2.2.2转型框架的构建原理/2.2.3企业架构(EA)/2.2.4扩展EA的数字化架构(DA)/2.2.5敏捷EA的开发过程/2.3管理与技术融合的数字化转型框架/2.3.1三种能力的深度融合:管理、业务、技术/2.3.2采用多维要素指引的转型管控原则/2.3.3聚合构建块资源的业务操作系统——数字化组件平台/2.4数字化转型框架的现实意义/2.4.1指导转型工作的有序开展/2.4.2确保转型工作的成功实施/2.4.3形成转型的知识资产/第3章实施数字化转型的行动框架——DTDM/3.1DTDM的概念/3.2DTDM的八要素/3.2.1要素一:系统思考/3.2.2要素二:聚焦/3.2.3要素三:推动/3.2.4要素四:方法/3.2.5要素五:过程/3.2.6要素六:资源/3.2.7要素七:验证/3.2.8要素八:分析与改进/3.3DTDM的执行/3.3.1输入/3.3.2处理/3.3.3输出///银行数字化转型方法与实践目录//第4章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六大领域/4.1业务战略的转型——建立瞬时优势/4.1.1市场环境变化下的战略模式转型/4.1.2银行数字化转型业务战略的构成与基础/4.2业务模式的转型——创造市场价值的策略/4.2.1业务模式的定义/4.2.2业务模式转型的途径:流程、模式、领域/4.2.3构成业务模式的元件:能力网格组件/4.2.4业务模式的创新:价值主张设计/4.3组织结构的转型——推动转型的杠杆/4.3.1数字化转型的组织特征:指数型组织/4.3.2数字化转型的组织能力:知识创造/4.3.3数字化转型的组织形式:数字业务平台与超文本组织/4.4流程设计模式的转型——构建业务活动的流水线/4.4.1业务流程:可持续创新的引擎/4.4.2流程设计新模式:编排能力构建块/4.5产品设计模式的转型——打造精益产品开发体系/4.5.1银行的价值“产品”:银行产品与服务产品/4.5.2产品设计模式的数字化升级:精益产品开发体系/4.6用户体验模式的转型——增强客户参与感/4.6.1价值网络的参与者与用户体验模式/4.6.2用户体验模式的转型设计/4.6.3客户生活事件驱动的体验模式/第5章支撑六大领域转型的关键举措——领域业务建模/5.1建模——构建价值增长的第二曲线/5.1.1第一性原理与还原论/5.1.2因果关系与复杂系统构建/5.2描述实体信息——数据模型/5.2.1实体的定义及应用/5.2.2数据建模/5.3分析业务活动的结构模型——对象模型/5.3.1业务活动分析与金融数据模型FSDM/5.3.2业务对象模型/5.4支撑业务活动的行为建模——功能模型/5.4.1功能模型分析原理/5.4.2涌现计算与工作流模型/5.4.3实现业务能力/5.5创造涌现物的服务交互建模——服务模型/5.5.1服务模型的基本结构/5.5.2服务构建块自组织的涌现过程/5.5.3按客户需求目标实现业务能力涌现/5.5.4涌现物的价值度量/5.5.5服务接口的定义形式/5.5.6接口服务组件/5.6实现场景驱动的用例建模——银行业标准能力模型/5.6.1BIAN介绍/5.6.2BIAN体系概览/5.6.3BIAN框架设计原理解析/5.6.4BIAN元模型/5.6.5BIAN能力地图/5.6.6BIAN框架的使用方法及用例建模/5.6.7BIAN与TOGAF ADM阶段成果验证/5.7领域驱动模型(DDD)——服务组件的设计/5.7.1DDD的关键概念/5.7.2DDD与BIAN的关系/5.8银行产品建模/5.8.1银行产品的定义/5.8.2银行产品的设计模型/5.8.3定义产品特征和安全条款/5.8.4基于组件的银行产品组装过程/5.8.5银行产品模型与BIAN框架体系的关系/第6章DTbanko的数字化转型/6.1DTbanko的基本情况/6.1.1DT工程实施背景/6.1.2DT工程实施总体思路/6.2项目实施准备的举措/6.2.1建立组织级一致的思考框架/6.2.2导入数字化转型框架/6.2.3采取一致性的行动框架/6.3引入银行业企业能力框架——BIAN/6.3.1构建DTbanko的能力构建块/6.3.2构建DTbanko的信息构建块/6.3.3构建DTbanko的服务构建块/第7章DT工程具体实施详述/7.1成立CEO领导的战略规划CXO团队/7.1.1组建以CDO领衔的转型管理组织/7.1.2建立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经营团队/7.1.3建立数字赋能的技术团队/7.2DTbanko在六大焦点领域的实施落地/7.2.1以营销5.0驱动的全景方案/7.2.2通过情境规划解决核心问题/7.2.3围绕DTF构建业务能力/7.3建立数字化转型的业务操作系统——数字平台/7.3.1数字平台的定义/7.3.2数字平台的组成与功能/7.3.3运营主干系统/7.3.4开放平台:实现开放式创新/7.4DT转型的工程管理/7.4.1DTbanko数字化转型管理平台/7.4.2DTbanko数字化转型的三个阶段/7.4.3DTbanko数字化转型涉及的活动/第8章DT工程技术承接方案/8.1构建原子化的架构体系/8.1.1绘制微服务组件地图/8.1.2微服务架构模式下的数字平台/8.2技术实施难点/8.2.1实现微服务/8.2.2数据处理与数据库设计/8.2.3编排微服务API/8.2.4运营主干的遗留系统服务化/8.3构建digitalPaaS平台/8.3.1聚合PaaS平台——digitalPaaS/8.3.2digitalPaaS的技术实现——云原生架构/8.4EABusiDevSecOps——战略、业务与技术的协作新方式/8.4.1EABusiDevSecOps概述/8.4.2业务人员应用开发方式/8.4.3IT专业人员组件开发方式/结语/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