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汉语方言被动范畴比较研究/汉语方言语法研究丛书

汉语方言被动范畴比较研究/汉语方言语法研究丛书

  • 字数: 274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贾迪扉|责编:张林|总主编:汪国胜
  • 商品条码: 978752271543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5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是从跨方言比 较的角度来研究汉语的被动 范畴。从微观角度描写各方 言和普通话在被动标记、语 义特征、句法构造上的异同 和关联。从宏观角度,通过 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抽象出 方言和普通话在被动表达上 一些共性的规律和差异表征 。同时从历史语言学和认知 语言学的角度来探讨汉语方 言中被动标记的形成过程以 及语义来源,展现现代汉语 普通话和汉语方言相互影响 又相互依存的关系。
作者简介
贾迪扉:女,1985年生,河南信阳人。博士在读,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现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外国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方言语法、汉语国际教育。近年来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课题多项,主要科研成果有《对大学生方言保护意识培养的思考》,《华中学术》2020年第1期;《“(可)得而V”式中“得”词性词义考辨》,《湖北社会科学》2013年第11期;《李佩甫作品中的方言自觉》,《南都学坛》2017年第6期。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目标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目标 第二节 考察范围与考察角度 一 横向考察 二 纵向考察 第三节 研究现状 一 被动句相关主题研究统计与分析 二 汉语共同语被动句研究现状 三 汉语方言被动句研究现状 第四节 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基本思路 二 相关理论 三 研究方法 第五节 语料来源与相关说明 第二章 被动式概说 第一节 被动式的判定 第二节 被动式的分类 第三节 被动式的成因 第四节 被动式的语义特点 第五节 被动式的形式特点 第三章 汉语方言被动式的句法结构 第一节 共同语被动式句法结构及其特点 一 有标被动式句法结构及其特点 二 无标被动式句法结构及其特点 第二节 方言无标被动式的句法结构 一 NP1+NP2+V+X 二 NP1+V+X 三 V+NP1 第三节 方言有标被动式的句法结构 一 单用格式 二 套用格式 第四章 汉语方言被动式的句法成分 第一节 无标被动句的句法成分 一 主语的构成 二 施事的构成及隐现 三 谓语的构成 第二节 有标被动句的句法成分 一 主语(NP1)的特征 二 施事(NP2)的特征 三 宾语的特征 四 谓语的成分 第五章 汉语方言被动式的语法标记 第一节 被动标记的来源 一 源于给予类动词 二 源于使役义动词 三 其他来源 第二节 被动标记的判断依据及出现条件 一 被动标记的判断依据 二 被动标记的出现条件 第三节 被动标记的音节类型 一 单音节标记 二 多音节标记 第四节 被动标记的语义类型 第五节 被动标记的分布 一 被动标记的方言区分布 二 被动标记的方言点分布 第六节 被动标记的共用 一 处置被动共标 二 处置被动标记同现 三 共标和同现的原因 第七节 被动标记的演化 一 源于动词的被动标记的演化 二 源于名词的被动标记的演化 三 被动标记演化规律 第六章 汉语方言被动式的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 第一节 被动式的语义特征 一 影响性 二 非控性 三 已然性 四 意外性 第二节 被动式的语用功能 一 被动式和主动式的语用功能差异 二 被动式内部语用功能的差异 第七章 汉语方言被动式的否定和疑问 第一节 被动式的否定 一 一般性否定 二 已然性否定 三 禁止性否定 四 羡余式被动否定 五 被动式否定标记的句法位置 第二节 被动式的疑问 一 是非问被动式 二 特指问被动式 三 正反问被动式 四 选择问被动式 五 反诘问被动式 第三节 被动式否定和疑问的相通性 第八章 结语 第一节 本书的基本内容与认识 第二节 本书的不足与展望 第三节 几点思考 一 关于被动句的判定标准 二 关于方言被动标记之间的关联 三 关于方言中的语言融合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