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刑法学:立法与解释原理(上册)

刑法学:立法与解释原理(上册)

  • 字数: 474
  • 出版社: 法律
  • 作者: 李晓明
  • 商品条码: 9787519775117
  • 版次: 1
  • 页数: 396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10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有四大特点:(1)全面考察了古今中外的刑法立法及刑法典的历史文化体系,不仅梳理和建构了自人类社会产生以降的刑法学术史及基本理论知识体系,而且系统研究了世界各国刑法立法及刑法典的历史与现实立法例,不仅告知读者刑法立法及法典打造的基本方法,而且告诉读者如何梳理和研究刑法学及其理论的系统知识,不仅教会其如何“喝水”,而且提示其如何“取水”,从而为培养更多的刑法理论与实务人才奠定基础。(2)根据我国刑法文化的研究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刑法观和犯罪观、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刑法学的理论知识体系和我国传统刑律文化的积淀,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刑法立法、司法及其学术理论的观点和经验,试图打造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的刑法学科体系及其基本原理。(3)试图打造全新犯罪论体系的基本概念与范畴(如以罚为前提的罪的概念,刑法之内的重罪、轻罪和刑法之外的微罪范畴等),梳理和完善刑法学的学科主线,重新阐述和解释“罪刑关系”的实质含义,提出“罪责关系”的刑法学科主线新思路,预估和研判未来广义刑法学的“罪罚关系”范畴,系统阐述“罪”与“罚”的基本原理及其学科体系。(4)定位于刑法理论体系化与法典编纂制定相结合的实用研究思路,大胆提出建立“大刑法学”或“广义刑法学”的理论主张,不仅试图更新传统的注释刑法知识体系,而且指出纯理论刑法学可能存在的问题,使刑法学的研究内容介于理论与实务之间,试图总结一套理论刑法与注释刑法并重的现代化的刑法学理论知识体系。
作者简介
李晓明,苏州大学国家监察研究院院长、刑事法学研究中心主任,王健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刑法博士点负责人,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兼职教授。兼任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理事,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预防犯罪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检察学研究会金融检察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法学会廉政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刑法研究会、检察学研究会、廉政法制研究会、犯罪学研究会副会长等学术职务。曾担任苏州市政协委员及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大成总部高级顾问,大成(苏州)律师事务所刑事部主任、刑事合规与监督评估研究中心主任等社会职务。在《中国法学》《中外法学》《法学》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中国刑法基本原理》《行政刑法学导论》《行政刑法新论》《控制腐败法律机制研究》《国家监察学原理》等著作50余部。
目录
目  录 第一编 学科原理:刑法文化与体系建构 第一章 中外刑法文化及其发展脉络 一、中国古代的刑律文化溯源  二、中国近现代的刑法文化与发展  三、外国古代的刑法文化溯源  四、外国近现代的刑法文化与发展  第二章 刑法学的基本范畴及其演进 一、刑法学的古今溯源:刑律与刑法的中外对比  二、李斯特的“全体刑法学”:刑法学的广狭两义  三、国内外刑法学的界定:从列举式到内涵式  四、刑法学的研究对象:从“罪刑关系”到“罪责关系”  五、刑法学与相邻学科之间的关系:研究立场与视角不同  第三章 刑法的学科主线及罪责关系 一、“罪”的概念:以“罚”为前提的“罪”  二、“罚”的概念:以“罪”为确认的“罚”  三、“罪”与“罚”的关系:互为前提不可分割  四、现代刑法学科主线:“罪”与“责”的关系  第四章 刑法学的学科体系及其建构 一、刑法学的基础理论与理论基础  二、建构刑法学科的基本标准  三、历史上的刑法学科体系及评价  四、罪责关系中心论的学科体系建构  第五章 刑法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类型 一、哲学方法:刑法价值理念之统一与刑法立场的阶段性选择  二、解释方法:刑法解释类型之选择与发展阶段的高度性契合  三、研究方法:刑法理论研究之创新与分析工具的适当性运用  四、实践方法:刑事司法规律之遵循与刑事一体化的理念确立  第二编 立法原理:刑法规范与制定过程 第六章 刑法的规范及其制定 一、规范与法律规范  二、刑法规范及类型  三、刑法规范的内容  四、刑法规范的制定  第七章 刑法的立法原理:意志、契约与权利保障 一、统治阶级意志、国民意志与国家意志  二、国家与公民的“特殊契约”  三、自由与秩序的“辩证统一”  第八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刑法的基本原则概述  二、罪刑法定原则  三、罪刑相适应原则  四、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五、其他与刑法基本原则相关的理论  第九章 刑法的效力规范及管辖范围 一、刑法的规范效力:一切罪刑规范及刑法典  二、刑法的空间效力:属地、属人、保护、普遍管辖  三、刑法的时间效力:刑法的溯及力  四、刑法的其他效力:追诉时效、自诉效力  第十章 刑法规范的体系及其类型化 一、刑法体系的范畴  二、刑法的形式体系  三、刑法的渊源体系  四、刑法典的体系  五、刑法之外的准刑法体系  第十一章 世界各国的刑法典及其特色 一、亚洲主要国家的刑法典及其特色  二、欧洲主要国家的刑法典及其特色  三、美洲主要国家的刑法典及其特色  四、非洲主要国家的刑法典及其特色  五、大洋洲主要国家的刑法典及其特色  第三编 功能原理:报应、预防、并合抑或规制 第十二章 刑法的性质及其功能 一、刑法的定义及特征  二、刑法的属性及类型  三、刑法的机能与功能  第十三章 刑罚的根基性原理:报应、惩罚与正义 一、报应、惩罚与正义概述  二、作为刑罚根基的渊源  三、刑罚的根基及预防目的  四、刑罚的根基与刑法原理  第十四章 刑罚的功利性原理:报应与防卫的博弈 一、功利刑的最早渊源  二、功利刑的演变发展  三、功利刑的功能分层  第十五章 刑法的功能性原理:从报应、防卫、并合走向规制 一、报应与防卫的评判及阶段论分析  二、报应与防卫的博弈走向并合主义  三、并合主义的全面提升及回归规制  第四编 解释原理:认识论、发展论与实践论 第十六章 刑法解释认识论:范畴的界定与价值的拓展 一、刑法解释及其溯源  二、刑法解释的目标及其类型  三、刑法解释的原则及其方法  四、刑法解释的价值及其拓展  五、影响刑法解释的诸多因素  六、刑法解释学与刑法教义学  第十七章 刑法解释发展论:方法的位阶与类型的发展 一、刑法解释方法的位阶性  二、主观解释与客观解释  三、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  四、刑法解释的阶段性抉择  第十八章 刑法解释实践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与学理解释 一、刑法解释的症结:法律漏洞的填补与刑法坚守  二、刑法解释的立场:类型思维与法律论证  三、立法文义解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四、司法文义解释:最高法与最高检  五、司法判例解释:最高法公布的判决裁定  六、司法检例解释:最高检公布的检察案例  七、学术理论解释:专家学者的解释及论证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