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心理之间--朱子心性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

心理之间--朱子心性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

  • 字数: 364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杨俊峰
  • 商品条码: 978751615141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4
  • 出版年份: 2014
  • 印次: 1
定价:¥6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心性论在朱子哲学思想中居于核心地位,而心与 理的关系则是朱子心性论的中心问题。在朱子思想中 ,心是道德修养的现实主体,理则是道德修养的价值 本体,两者以性为中介而达到统一。 杨俊峰的《心理之间--朱子心性论研究》对朱子 心性论的研究主要包括心论、理论与性论三大部分, 通过对传统诠释模式的自觉超越与创新,试图揭示朱 子心性论的内在理路与本来面目,并进而对朱子心性 论的历史地位及朱陆异同等重要思想史问题作出新探 索。
作者简介
杨俊峰,1979年生,山东惠民人。200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外国哲学专业,获哲学硕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哲学院中国哲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中国无神论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传统文化与无神论。近年来,在各类刊物发表文章20余篇。
目录
导论 问题与方法 第一节 心性论之范畴 第二节 朱子心性论研究现状综述 一 心与性之内涵及其关系 二 涵养与致知之工夫论 三 朱子心性论在儒学发展中之地位与意义 第三节 朱子心性论之中心问题与研究方法 一 宏观审视与中心问题 二 方法论原则 第一章 朱子心性论之形成 第一节 北宋理学心性论之产生与演进 一儒家心性论之缘起 二 濂溪与横渠:道德本体之重建 三 明道与伊川:儒家工夫论之展开 第二节 朱子早期思想 一 道南指诀:体验未发之工夫路向 二 朱子早年:理学与禅学双重影响 三 就学延平:从主静到穷理 第三节 从中和旧说到中和新说 一 湖湘学派:察识端倪之工夫路向 二 中和旧说之心路历程 三 中和新说之确立与意义 第二章 心论 第一节 心之主体义 一 “虚灵知觉”:论心之功能特点 二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论心之为现实主体 三 “为主而不为客”:论心之绝对主体性 第二节 心之工夫义 一 “涵养未发”:论主敬之独立意义 二 “敬贯动静”:论敬之实践性 第三章 理论 第一节 理之本体义 一 “理未尝离乎气”:宇宙论之综观 二 “理气决是二物”:本体论之解析 三 “理一分殊”:论理之具体实现 第二节 理之工夫义 一 “所当然之则”:论格物之道德性 二 “所以然之故”:论格物之信仰性 第四章 性论 第一节 性与理 一 “性即理也”:论性之价值义 二 “只是一个性”:性一元论探微 第二节 性与心 一 “在心唤作性”:论性之主观义 二 “心统性情”:论心、性、情之分 三 “心之本体”:价值本体与现实主体之统一性分析 第三节 涵养与致知 一 “敬则万理具在”:论涵养之功能 二 “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论致知之过程 三 真知必能行:论朱子工夫论之旨趣 第五章 朱子心性论与陆王心学 第一节 心学述要 一 象山心学:易简工夫 二 阳明“致良知”教:精神与圆融 第二节 心性论辨异 一 “性即理”与“心即理”:本体视角之差别 二 涵养与逆觉:工夫路向之异趋 三 自律与他律:兼论康德义务论之局限 结语 一 朱子心性论的定位与特点 二 理学两种形态之争:再论朱子与陆王 三 儒学重建的现代反思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