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劳动收入份额与就业--基于产业结构与对外贸易的视角

劳动收入份额与就业--基于产业结构与对外贸易的视角

  • 字数: 215
  • 出版社: 经济管理
  • 作者: 刘亚琳|责编:谢妙
  • 商品条码: 978750969072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88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对就业影响的研究,不 仅集中于对汇率冲击的讨论 ,贸易冲击引起的影响也受 到广泛关注。特别是近年来 国外出现的一些政治言论及 学术研究,开始对中国的崛 起表示“担忧”,认为中国经 济的高速发展可能会对全球 经济带来负面的溢出效应, 尤其是会减少世界其他地区 的工作机会,因此国外部分 学者开始主张贸易保护主义 。一个不容忽视的经济事实 是,中国除了是一个庞大的 制造工厂外,同时也是世界 主要的消费与投资市场。世 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对华进 口大量商品和原材料的同时 ,也向中国出口了大量商品 和原材料。本书最后以中欧 贸易为例,关注了中国对外 贸易是否会抑制他国(地区 )的就业这一重要问题。
目录
第一章 劳动收入份额的研究评述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结构因素:劳动收入份额的“U”形趋势 第三节 经济波动:劳动收入份额的周期性 第四节 有偏技术进步与劳动收入份额 第五节 不完全竞争与劳动收入份额 第六节 经济全球化与劳动收入份额 第七节 研究展望 第二章 数据、测算与基本事实 第一节 数据来源 第二节 测算方法 第三节 差异比较 第四节 基本事实 第三章 结构转型与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探索性实证分析 一、数据描述与计量模型 二、实证结果 第三节 理论模型 一、消费者 二、生产者 三、出清条件 四、模型求解 五、劳动收入份额的“U”形变化规律 第四节 数值模拟 一、模型拟合 二、敏感性分析 第五节 结论 第四章 垂直专业化分工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分析 一、理论模型 二、影响渠道分析 第三节 数据描述与计量模型 一、数据来源 二、指标构造 三、计量模型 第四节 实证结果 一、基准回归 二、内生性检验 三、稳健性检验 第五节 影响机制探究 一、资本深化渠道 二、劳资博弈渠道 第六节 进一步讨论:垂直专业化与行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动态分解 一、劳动收入份额的动态分解 二、垂直专业化对行业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影响 第七节 结论 第五章 汇率、产业关联与就业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理论模型 一、就业的汇率弹性 二、投入一产出关联 三、经济含义 第四节 计量模型 第五节 数据与指标构 一、数据描述 二、变量构建 第六节 实证分析 一、基准回归 二、稳健性检验 第七节 更多讨论 一、上游传导效应 二、要素替代 三、劳动力异质性 四、企业异质性 第八节 结论 第六章 汇率变动、国内生产链与非贸易企业就业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模型 一、就业的汇率弹性 二、上游传导效应 三、下游传导效应 四、资源配置 第三节 计量模型与指标构建 一、数据描述 二、经验方程及指标构建 第四节 主要回归结果 一、基准回归 二、分渠道影响效应 三、稳健性检验 第五节 更多讨论 一、汇率变动对就业的异质性影响 二、汇率变动对工资的影响 三、就业再分配效应 四、资源配置效应 第六节 结论 第七章 贸易冲击与就业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实证策略 一、计量模型设定 二、工具变量构造 第三节 数据 一、数据来源 二、描述性统计 第四节 回归结果 一、基准回归结果 二、就业效应的量化评估 三、金融危机后的贸易格局变化及其就业效应 第五节 稳健性检验 一、加入其他控制变量 二、安慰剂检验 三、分国别回归 第六节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模型求解 附录B 图表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