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万物统一的美学探索--东正教与俄罗斯文论(精)/俄罗斯文学与文化研究丛书

万物统一的美学探索--东正教与俄罗斯文论(精)/俄罗斯文学与文化研究丛书

  • 字数: 313
  • 出版社: 中国华侨
  • 作者: 张杰//管月娥|责编:高文喆//桑梦娟|总主编:张杰
  • 商品条码: 978751138731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74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12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着重研究白银时代 俄罗斯文学批评理论如何在 思想家索洛维约夫的“万物 统一”理论影响下,形成了 自己独特的批评观和理论, 即由“一分为二”的二元对立 ,走向了“三位一体”的重精 神联系的批评之路,主要揭 示了理论观念和批评方法的 更新,探讨了整体性批评、 人本主义批评、象征主义批 评、现实主义批评、悲剧哲 学批评和审美形式批评等, 从而进一步表明该时期俄罗 斯文学批评理论与西方文论 的迥异及其对俄罗斯民族精 神的支撑。
目录
绪论 东正教与俄罗斯文论概述 第一节 三位一体:真理与方法 第二节 神人合一:信仰与人道 第三节 审美批评:象征与现实 第一章 理论观念的更新 第一节 批评的更新:现实主义批判与东正教渊源 第二节 真理的探索:理性化与非理性化的融合 第三节 认识范式的转换:由“二位一体”走向“三位一体” 第四节 审美理想的变更:宗教与艺术关系的再阐释 第五节 文学史的重新认识:文学史实的宗教解读 第二章 批评方法的思考 第一节 真理的存在:一根无限的问题链 第二节 逆向的发展:一个动态的阐释过程 第三节 东西方融合:“上帝在我心中”的艺术批评 第三章 “万物统一”的整体性批评 第一节 走出危机:西方哲学的批判 第二节 完整知识:批评理论的基础 第三节 索菲娅形象:智与美的融合 第四节 伦理学观点:善与万物统一 第五节 艺术审美观:整体性批评 第六节 《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伊凡形象分析 第四章 东正教人本主义批评 第一节 走出危机:追求信仰与自由 第二节 别尔嘉耶夫:东正教人本主义 第三节 救世的东正教文学批评 第四节 弗兰克:虚无主义伦理学与照亮黑暗的神圣之光 第五节 特鲁别茨科伊兄弟:“聚和性意识”与生命的意义 第六节 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聚和性意识”解读 第七节 虚无主义伦理学视域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 第五章 新宗教意识的象征主义批评 第一节 索洛维约夫:“万物统一”的俄国象征主义 第二节 梅列日科夫斯基:新宗教意识的象征主义 第三节 维·伊凡诺夫:现实主义的象征主义 第六章 走出环境的现实主义批评 第一节 卢那察尔斯基、高尔基:造神论思想 第二节 《罗斯记游》中的“造神论”思想 第三节 罗赞诺夫:文学的生活化与生活的文学化 第四节 思想探索的文学化:“宗教大法官”的传说 第五节 洛斯基:具体的理想现实主义 第六节 现实与理想:《樱桃园》的直觉阐释 第七章 超越理性思维的悲剧哲学批评 第一节 哲学的悲剧与悲剧的哲学 第二节 精神活动:文本的意义构建 第三节 舍斯托夫:走向《圣经》哲学 第四节 存在主义:“悲剧哲学”批评 第五节 布尔加科夫:宗教唯物主义探索 第六节 “三位一体”的文学批评 第七节 弗洛罗夫斯基:回归东方教父 第八章 宗教文化渊源的审美形式批评 第一节 巴赫金:“复调”中的“聚和性” 第二节 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与基督教文化 第三节 走向多维的“聚和性”诗学结构理论 第四节 “聚和性”与《当代英雄》 第五节 文化之源:俄罗斯民族独特的“聚和性”思维 结语 从科学转向宗教:反思与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主要批评理论家及其论著中外文对照表 附录二 术语和概念中俄文对照表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