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从中职学校到职业技术大学(教育组织的演变机制研究)

从中职学校到职业技术大学(教育组织的演变机制研究)

  • 字数: 281
  • 出版社: 中国社科
  • 作者: 王雅静|责编:陈雅慧
  • 商品条码: 978752038382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7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技能社会建构和技能劳 动力培养是一种国家层面的 社会能力。技能短缺和错配 是制约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和 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书在对技能教育组织社会 建构研究的基础上,聚焦中 国技能形成的国情,研究技 能形成制度中的职业学校功 能和定位问题,这对中国技 能形成制度和职业教育的研 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 中国“技能短缺和错配”治理 、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以 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供理 论和实证研究支持。 本书从组织社会学的视 角,讨论了从计划经济到市 场经济体制的过渡期,职业 教育组织的演变机制。本书 以一个行业管辖的职业学校 为个案,分析市场化转型背 景下,个案学校在国家教育 体系中的成长路径,组织转 型形式、特点、动力机制和 社会后果。
作者简介
王雅静,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毕业,现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与成果评价工作,研制《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本科就读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8年至2011年和2014年至2018年,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相继获得法学硕士学位和法学博士学位。(期间,2017年到2018年于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进行联合培养)。研究方向为劳动社会学、组织社会学和职业教育管理。 近年来,在《妇女研究论丛》《教育学术月刊》《社会发展研究》《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高校科技》《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职教论坛》《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各类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0多篇,其中1篇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专著1部,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及一般项目2项,参与国家部委社会科学重大课题1项,以及其他省部级项目若干项。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相关研究 第四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第五节 理论框架 第六节 研究方法与结构 第二章 政策演变下职业学校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中国职业教育的政策演变 第二节 高职教育的政策演变与组织发展逻辑 第三节 高职教育政策演变的实质:规模发展与组织升级 第四节 西乡市职业教育政策演变与案例学校 第三章 国家统筹下双元制职业学校的诞生 第一节 国家职业教育理念和政策导向 第二节 新华职校的诞生与发展 第三节 德国双元制的本土化:复制与改造 第四章 市场化转型中的职业学校:危机与转型 第一节 制度转型下职业学校的演变 第二节 新华职校的危机与转型:双元制的演变 第三节 新华职校的理性选择:进入国家高等教育体系 第四节 高职院校建设下技能培养的规模化 第五节 技能型高校制度的社会建构:理念、制度和组织 第五章 项目制下的高职院校:示范校建设与组织升级 第一节 项目治国和大学的再精英化 第二节 信念体系与制度建设:“正名”的动力机制 第三节 教育项目制下的组织升级:科层制与项目制 第六章 职业技术大学建设:高职院校的大学化 第一节 多重制度环境张力 第二节 进入职业技术大学序列的尝试 第三节 职业技术大学的困境:组织升级与内涵建设 第四节 组织回应策略:仪式化与制度化 第七章 结语 第一节 中职学校到职业技术大学:职业学校的大学化 第二节 国家、市场和社会:技能型高校转型的制度逻辑 第三节 组织“正名”与职业教育的学术化 第四节 对中国职业教育组织发展的启示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