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近代中国大众教育的兴起(1927—1937)

近代中国大众教育的兴起(1927—1937)

  • 字数: 207
  • 出版社: 社科文献
  • 作者: 冯淼|责编:陈肖寒
  • 商品条码: 978752281742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94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以工农等非精英为主体 的大众教育是20世纪中国特 有的现象。以往的研究往往 将大众教育归入社会教育的 范畴。然而,20世纪中国革 命的路径深刻地改变了源于 欧洲现代市民社会的教育理 念。本书通过个案呈现大众 教育在近代中国兴起的历史 ,聚焦三派知识分子和政治 力量有关工农等非精英大众 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对他们 来说,工农的教育并不仅仅 是识字、算数。大众教育既 是这些不同派别知识分子和 政治力量接触和认知大众的 方式,也是他们改造和动员 社会群体的重要场域。
目录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国民革命与大众的兴起 三 教育与政治 四 生活教育与大众教育 五 “大众”和日常生活 六 材料、方法和章节安排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由革命到日常:工作重心变化与知识分子聚集城市 一 工作重心的变化 二 革命知识分子聚集上海 第二章 《读书生活》与面向识字劳工的教育 一 读者指导部和《读书生活》 二 记录生活,组织情感 三 认识生活 小结 第二部分 第三章 生活教育:陶行知及其乡村社会教育观 一 陶行知与教育普及问题 二 见证国民革命时期工农运动的崛起 三 “伪知识”阶级与对知识和教育私有权的批评 四 晓庄的“新教育”实践 五 “中心学校”的建立 六 组织乡村公共事务 七 重新组织乡村生产,展望新机器文化 小结 第四章 从生活教育到大众教育 一 大众的日常生活与“大众教育”的提出 二 创造“大众文字”和“大众文学” 三 “大众歌曲”和“大众唱歌团” 四 重新定义“大众之德” 五 教育、阶级和团结统一的对话 小结 第三部分 第五章 另一种“走向大众”:中国文化建设协会的“民智”说 一 危机中转向文化运动 二 陈高佣关于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文化论说 三 文化的“精神方面”与“物质方面” 第六章 全国读书扫盲运动 一 发展主义还是保守革命 二 规范“读书”实践,规训民众日常 三 民众教育话语中的农民、工人和精英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跨学科视野下的“群众”历史——评肖铁《革命之涛:现代中国的群众》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