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西北史地与丝路文明

西北史地与丝路文明

  • 字数: 265
  • 出版社: 甘肃教育
  • 作者: 刘进宝|责编:刘正东|总主编:刘进宝
  • 商品条码: 978754235585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6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亚与丝路文明研究丛书”中一册, 主要介绍了我国西北地区的历史、地理、民族、文 化等。西北作为丝绸之路的地理基础,研究西北史 地就需要研究丝路文明。西北丝绸之路输送的不仅 是丝绸,往来的不仅是贸易,这条路上还承载着来 自不同国度和民族的人的情感和文化,是串联亚欧 非百年文明的纽带。作者将西北史地的研究与丝绸 之路结合起来,从丝绸之路概念的形成及其在中国 的传播、东方学背景下的西北史地学、丝绸之路的 开拓与发展、丝路贸易及其特点、丝路民族及其文 化这五个方面做了系统阐述。
目录
序论 东方学视野下的“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二、“丝绸之路”的提出 三、“东方学”背景下的“丝绸之路” 第一章 何谓“丝绸之路” 第一节 “丝绸之路”概念的形成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一、“丝绸之路”的提出及其在西方、日本的早期使用 二、我国使用“丝绸之路”一词的演变 三、“丝绸之路”概念的充实和深化 四、结语 第二节 关于李希霍芬“丝绸之路”命名的辨析 第二章 “丝绸之路”的地理基础——西北史地 第一节 东方学背景下的“西北史地学” 一、东方学及其出现的背景 二、西北史地学出现的背景 三、西北史地学与蒙元史 四、西北史地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西城”还是“西域”?——《史记·大宛列传》辨析 一、历史上的“西域” 二、“西域”“西城”“西边”“西方”“右地” 第三节 “五凉文化”孕育下的敦煌学 一、五凉文化的基础 二、河西佛教的发展 三、敦煌文献反映的五凉历史 第四节 古代兰州的交通 一、陆上交通与丝绸之路 二、水上交通及其设施与运输工具 三、交通的基层管理组织——驿站 四、兰州交通发展的原因 第五节 略论林则徐对西北边患的预见 一、林则徐爱国防俄思想的来源 二、林则徐巩固边疆的措施——屯田 三、历史证明了林则徐的预见 第三章 丝绸之路的开拓与发展 第一节 张骞出使西域与“丝绸之路”的开通 一、张骞出使西域 二、“丝绸之路”的开通及中西文化的交流 第二节 霍去病与河西之战 第三节 河西四郡与边防设施 一、河西四郡的设置 二、汉在河西的边防设施 第四节 法显西行述论 一、法显西行的背景和原因 二、法显求法的艰难历程 三、法显西行的价值和意义 第五节 隋代对丝路的经营和隋炀帝西巡 一、开拓西域贸易的裴矩 二、隋炀帝西巡与张掖盛会 第四章 丝路民族及贸易特点 第一节 丝路贸易的功能和特征 一、丝绸之路的交流功能——双向共赢 二、丝绸之路的交流特征——转输贸易 第二节 吐蕃对河西地区的统治与经营 一、统治形式的改变 二、田赋制度的变化 三、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 第三节 甘州回鹘在河西地区的活动 第四节 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及其成就 一、斯文赫定与西北科学考查团的组建 二、西北科学考查团的成绩 第五章 丝路学术文化 第一节 居延汉简的发现及其学术价值 一、居延汉简的发现 二、居延汉简的学术价值 第二节 《丝路探险记》与大谷光瑞考察队 第三节 我读《西域的愤怒》 第四节 历史比较语言学视野下的吐火罗——徐文堪《丝路历史语言与吐火罗学论稿》读后 第五节 继承、发展与创新——读张国刚教授《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附录 一部有特色的地方史——读《甘肃古代史》 附录:作者已发表与本书相关的文章目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