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革命与图像:法国大革命时代的图像与政治文化

革命与图像:法国大革命时代的图像与政治文化

  • 字数: 428
  • 出版社: 人民
  • 作者: 汤晓燕 著
  • 商品条码: 9787010254128
  • 版次: 1
  • 页数: 406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1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构建了一个以图像方式呈现的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时期,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图像资料,然而以往的大革命研究几乎全部基于文字材料,本书稿从扎实的原始图像资料出发,从整体上梳理大革命时期的政治图像。其中既包括图像研究领域中的经典议题,如某些抽象理念在革命时期图像中的体现,更将研究视角聚焦于当时在民众间广泛流传的大量通俗版画,以此全面系统地考察图像资料中所呈现出来的革命时期的事件与场景、人们的行为方式及其背后的观念心态,使大革命能够更全面更富有层次感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作者简介
汤晓燕,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长聘研究员,曾以浙江大学首位文科的长聘副教授任职,中国法国史研究会副秘书长。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与文学系,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交换于巴黎政治学院、法国里昂高等人文科学师范学院学习,法国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法国鲁昂大学访问学者。发表期刊论文28篇,其中《中国社会科学》1篇(《18世纪法国思想界关于法兰克时期政体的论战》),《世界历史》4篇、《史学理论研究》6篇、《光明日报》理论版4篇、A&HCI收录法国重要期刊2篇、《史学集刊》、《社会科学战线》、《史林》等高水平期刊论共5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项目、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出版学术著作2部,译著1部;其中《革命与霓裳:大革命时代法国女性服饰中的文化与政治》入围“2016中国好书”,《史学理论研究》《光明日报》理论版、《中华读书报》等期刊发表长篇书评,获得学术界充分肯定,并被中国社科网、《北京晚报》、《新京报》、《浙江日报》等重要媒体推荐。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2项,校级奖项3项,其中:获得中宣部出版局委托中国图书评论学会承办、中国图书评论和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合作组织的“2016中国好书”入围奖;2017年获得浙江省第十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基础理论研究”三等奖。上述成果在学界同行发表于《历史研究》的文章以及《2018年中国世界史研究评析——对2018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世界史〉转载论文和全年索引的统计分析》引用,并获得人民网、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历史研究网、国家语委科研机构网站、搜狐网站、新浪网站等主流媒体转载。
目录
导论:法国大革命研究领域中图像史的兴起、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编 图像中的事件 第一章 历史事件与图像呈现 以图像为载体的事件报道 正面描绘巴黎市民与军队攻打城堡的场景 攻占巴士底狱以及市政广场游行的细节 拆毁巴士底狱的过程 第二章 事件的真实与虚构 扭曲的“真实” 想象的盛筵 作为象征物的巴士底狱 第二编 图像中的人物 第一章 路易十六之死与旧制度国王“政治之体”的消亡 大革命之前神圣高贵的国王形象 1789-1792年:从“开明君主”到“平民化”的路易 断头台上的国王与君主制国王“政治之体”的崩塌 第二章 刺杀马拉的凶手——夏洛特·珂黛的图像 不同的珂黛形象 珂黛形象中折射出的政治分裂 图像中的政治与性别之争 第三编 图像中的理想与现实 第一章 平等图像的演变 第一阶段:以三角符号或者天平代表平等概念 第二阶段:铅锤水平仪所象征的平等 第二章 团结与平等的幻灭:大革命图像中的三个等级(1789-1790) 对峙与分裂的现实 从平等到对抗:图像中的演变 第三章 大革命时期的性别理念 激进的革命女性 共和国的理想型女性 被革命消灭的女性 革命洪流中的普通女性 第四编 图像世界的边缘 第一章 革命时代的日常呈现——让-巴蒂斯特·勒叙埃尔系列水粉画 普通人视角下的重大事件与革命节日 革命与民众日常生活 勒叙埃尔笔下的妇女与儿童 第二章 大革命时期的反革命图像 反革命图像存在的时间及其创作者和传播者 反革命漫画的代表作品 海外的反革命图像,以英国为例 结语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