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能源转型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

能源转型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

  • 字数: 161000
  • 出版社: 中国电力
  • 作者: 编者:张素芳//张涛//赵九斤//王鹏//王伟|责编:赵杨
  • 商品条码: 978751987644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72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5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能源需求总量的持续增长。同时,京津冀地区又是我国大气污染最*严重、资源环境与发展矛盾最*为尖锐的地区。推动京津冀能源转型,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既是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需要,也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需要。
本书主要研究电网企业如何在京津冀能源转型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进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心内容包括五大部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情况、能源转型发展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联性与效应、京津冀能源发展愿景与制约因素、电网企业在京津冀能源转型中的作用以及促进京津冀能源转型发展的建议。
本书第1部分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的背景、内涵和意义,分析梳理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文件的主要特点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定量评价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揭示京津冀协同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部分重点论述能源转型发展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联性,以电力部门和交通部门为例,定量分析了能源转型发展带来的环境效应;第3部分在对京津冀地区的负荷预测和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估计的基础之上,以新增装机总成本最*低为目标,考虑新能源发展布局、电源优化组合和非化石能源发展规模,对未来京津冀的能源转型发展中各类能源装机发展情况进行了规划,并从空间国土规划、能源技术发展水平、生态环保、体制机制以及能源安全等方面分析京津冀能源转型的制约因素;第4部分第从理论上分析能源转型给电力系统带来的挑战,以及电网企业应对这种挑战的对策,并以八个实例分析电网企业在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以及能源转型中的重要作用;第5部分从国家、京津冀区域以及电网企业宏、中和微观三个层面提出具体建议。
作者简介
华北电力大经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能源政策与金融研究所所长兼任亚洲开发银行能源政策顾问、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能源资源系统工程分会常务理事、北京市能源发展研究基地专家及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发展研究所荣誉研究员。长期从事能源政策与管理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亚洲开发银行项目等纵向和横向课题10多项。作为主研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课题多项。近五年发表SCISSCI 论文20余篇, 出版英文专著1部,主编教材5部,译著2部。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目录
前言 1 概述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结构 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4 研究技术路线 1.5 创新之处 2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情况分析 2.1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概述 2.2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相关政策分析 2.3 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评价 2.4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举措、成效与问题 2.5 小结 3 京津冀能源资源禀赋与能源生产消费特征 3.1 京津冀能源资源禀赋特征 3.2 京津冀能源生产与消费特征 3.3 小结 4 能源转型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联性分析 4.1 能源转型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关联性的定性分析 4.2 能源转型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关联性的定量分析 4.3 小结 5 京津冀能源转型的环保效应分析 5.1 电力系统清洁化的环保效应 5.2 交通领域电气化的环保效应 5.3 小结 6 京津冀能源转型愿景与制约因素分析 6.1 京津冀能源转型基本原则、途径与总体目标 6.2 京津冀电力负荷及可再生能源理论装机容量预测 6.3 京津冀能源转型愿景 6.4 京津冀能源转型的制约因素分析 6.5 小结 7 能源转型与京津冀电力系统灵活性 7.1 能源转型给电力系统带来的挑战 7.2 电力系统灵活性资源特性 7.3 京津冀电力系统灵活性资源现状 7.4 小结 8 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行动 8.1 能源战略协同 8.2 能源设施协同 8.3 能源治理协同 8.4 能源绿色发展协同 8.5 能源管理协同 8.6 能源创新协同 8.7 能源市场协同 8.8 能源政策协同 8.9 小结 9 研究成果与建议 9.1 研究成果 9.2 建议 附表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