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江南儒学研究论集(第二辑):流变中的江南儒学

江南儒学研究论集(第二辑):流变中的江南儒学

  • 字数: 212
  • 出版社: 上海古籍
  • 作者: 何俊 主编
  • 商品条码: 9787573207029
  • 版次: 1
  • 页数: 294
  • 出版年份: 2023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杨泽波教授的孟子研究有三个方面是发前人之未发,而后人很难改易的:一是提出伦理心境的概念,对良心进行哲学诠释;二是创立三分法,发现孔孟心性之学的分歧;三是以价值选择关系为核心,还原义利之辨的真精神。与此相应,本书编排分为四类。“部之一:以伦理心境解说良心”收录十篇文章,呈现第一个方面的成果;“部之二:发现孔孟心性之学的分歧”收录十章文章,呈现第二个方面的成果;“部之三:还原义利之辩的真精神”收录八篇文章,呈现第三个方面的成果;“部之四:余论”收录十篇文章,呈现其对他人孟子研究的评论。
目录
上篇 江南儒学的视角 王锟:浙学的内涵、时代价值及普及对策 一、浙学内涵丰富、学脉悠长 二、浙学研究深度影响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进程 三、浙学的特色和价值 四、浙学在现代浙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五、浙学在当今研究、普及的对策思考 吴震:江南儒学的世俗性转化——从民间儒学泰州学派的角度看 引言 一、儒学传统历来就有“世俗性”特质 二、作为民间儒学的泰州学派更关注“化民成俗” 三、泰州学派思想中的精神性和世俗陛特质刀 四、对民间儒学的文化现象须注入必要的理论关切 曾亦:龚自珍与晚清江南儒学 一、学术渊源 二、六经正名 三、“宾师”与《公羊》三科之旨 四、《春秋》与律法 高海波:从“师道”与“君道”关系看晚明清初社会改革理论与实践的三种路向——以王艮、管志道、黄宗羲为中心 一、王艮的师道观及其“下行线路” 二、管志道、杨复所等人对王艮师道观的批评及其“上行路线” 三、东林学派、黄宗羲的师道观及其“中间路线”鲥 四、晚明清初社会改革运动的三种路向 刘琳娜:晚明三教会通视域下的“克己复礼”新释 一、何谓“礼”:“礼之为体”的本体诠释 二、何谓“克己”:“无己为克”的新思路 三、如何“复礼”:礼、己之别跗 结语 下篇 散焦的江南儒学 王祥张天杰:家法家规对基层政权稳定的意义——以江州义门陈氏为例 一、以合理的婚姻制度维持家族稳定 二、重视教育以促进家族长远发展 三、规范家族管理以维系族内自洽 四、家法家规的有效实行有利于基层稳定 申绪璐:张九成《中庸说》与朱熹批判 一、《中庸说》的慎独思想 二、朱子的《杂学辨》批判 结语 包佳道:被淹没的道南支脉:道南毗陵学脉坳 一、杨时讲学东林:两宋之际的道学南传 (一)祖述二程 (二)批判荆公新学、佛老 二、毗陵四君子:毗陵地区的道南三传 (一)杨时一传:喻樗 (二)杨时再传:尤袤 (三)杨时三传:李祥、蒋重珍 三、道南东林五贤:东林学派的学统回溯 (一)邵宝:接续道南,启东林先声 (二)顾宪成和高攀龙:明确道南东林学统,形塑东林道学 结语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